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ㄈㄨˋ

贝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8D1F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贝部

6画

2画

上下结构

fu

会意字

QMU

NBO

RLO

27802

6298

2426

8D1F

[352534]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撇、点

负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下反切房九切頁碼205頁,第1

負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

附注段玉裁注:「會意。」

蔣注案:从人或疑當作从刀,由賴字可證。然《五經文字》謂以人爲刀者非。此亦絕字不从色之例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二反切復缶反頁碼523頁,第7行,第1

負恃也。從人守貝,有所恃也。

鍇注臣鍇曰:「《春秋傳》魯申豐曰:『貨以藩身。』又《史記・貨殖傳》:巴寡婦者以財自衞,不見侵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下反切房九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122頁,第1許惟賢495頁,第3

負恃也。

段注《左傳》曰: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孟子》曰:虎負隅。莫之敢攖。

从人守貝有所恃也。

段注會意。房九切。古音在一部。《樂記》。禮樂偩天地之情。《史記》。栗姬偩貴。皆作偩。俗字也。

一曰受貸不償。

段注凡以背任物曰負。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負。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受貸不償。訓背負者,即背之假字。

受貸不償乃本義。訓恃者乃背字,引申為恃。《孟子》「虎負嵎」即「虎背嵎」。算學之正負(《九章算術》),正,正數;负,所少之數。

恃也。又受貸不償曰負,背負之負=背之借,古無輕唇,故負、背同音。

白话解释

负,自恃。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像一人持守钱贝、有所依仗的样子。一种说法认为,“负”是取货而不付钱。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作從人、貝。在六書中屬於會意。《說文》:「負,恃也。从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可見字由人和貝的組合衍生一正一反的理則,前者為恃靠、掌握、擁有意,後者則為背棄、離棄意。隸、楷字形承自篆文而稍有訛誤,隸書且有改從刀形,原從人的寫法失真。

負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03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517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401頁
4說文校箋第259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251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894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55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34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32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59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256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06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491頁【補遺】第16952頁
14通訓定聲第812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539頁【崇文】第2153頁
16說文句讀第822頁
17章授筆記第27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193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624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