𩒺
字义 反馈

𩒺

复制

ㄈㄨˋ

頁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294BA
汉语字典

頁部

16画

7画

左右结构

fu

GEHM

IBMBC

FBGO

294BA

[1251124132511134]

𩒺字概述

折叠展开

〔𩒺〕字拼音是fù 部首是頁, 总笔画是16画。

〔𩒺〕字是左右结构

〔𩒺〕字仓颉码是IBMBC 五笔是GEHM 郑码是FBGO

〔𩒺〕字的UNICODE是294BA。 十进制为169146,UTF-32:000294ba,UTF-8:F0 A9 92 BA。

〔𩒺〕字的异体字是

𩒺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ㄈㄨˋ

基本解释

同“”。面頰。《玉篇•頁部》:“𩒺,頰骨也。”《集韻•噳韻》:“輔,《説文》:‘人頰車也。’或作𩒺。”

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64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1404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1398頁,第5

廣韻》:扶雨切;《集韻》:奉甫切,𡘋音父。
玉篇》:頰骨也。
廣韻》同「䩉」。

注解

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𩒺〕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甫、頁

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ù] ⑴ 同“輔”。面頰。《玉篇•頁部》:“𩒺,頰骨也。”《集韻•噳韻》:“輔,《説文》:‘人頰車也。’或作𩒺。”

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符遇切頁碼295頁,第5

異體𩈨𩒺

䩉頰也。从𡇢甫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浮甫反頁碼737頁,第7行,第2

䩉頰也。從面甫聲。

鍇注臣鍇按:《易》曰:「咸其輔頰。」䩉與輔義相近。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符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688頁,第2許惟賢740頁,第4

䩉頰也。

段注頰者,面旁也。面旁者,顏前之兩旁。《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嫣只。王注。言美頰有靨䩉。口有奇牙。嘕然而笑。尤媚好也。《淮南書》。奇牙出。靨輔搖。高注。靨輔,頰邊文。婦人之媚也。又曰:靨輔在頰則好。在顙則醜。注。靨䩉者,頰上窐也。由此言之。靨䩉在頰。故䩉與頰可互偁。古多借輔爲䩉。如《毛詩傳》曰:倩,好口輔也。此正謂靨䩉。咸上六。咸其輔頰舌。艮六五。艮其輔。其字皆當作䩉。葢自外言曰䩉,曰頰,曰靨䩉。自裏言則上下持牙之骨謂之䩉車,亦謂牙車,亦謂頷車,亦謂頰車,亦謂鼸車,亦謂之䩉,亦謂之頰。許言䩉頰也者,言其外也。易言䩉頰,言䩉,言其裏也。䩉車非外之䩉。頰車非外之頰。此名之當辨者也。諸家說《左傳》輔車相依,用牙車爲訓。而許君不同。說詳《車部》。按艮卦虞注云:輔,面頰骨上頰車也。面頰骨,今俗語尙如是。上頰車,卽頰骨在上持牙者。服䖍注《左傳》謂之上頷車。然則在下持牙者亦得曰下頰車,下頷車矣。必云上頰車上頷車者言䩉則言上是也。頰車與舌,言則必動。故咸,艮爻辭取此。

从面。甫聲。

段注符遇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即輔字。凡从甫聲今讀巴。

古讀重唇,今音轉為巴(巴掌之巴)。輔頰之輔正當作䩉。

頰也。與輔當是一字。蓋輔非指車言也(?)。魚模轉麻,故今讀巴。

䩉【甫】。頰也。兩頰曰輔車,䩉、輔殆一字。从甫聲字轉為巴聲者,因魚模部轉入麻部也。

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79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736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60頁
4說文校箋第377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353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127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18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41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8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29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366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304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898頁【補遺】第17348頁
14通訓定聲第160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62頁【崇文】第3045頁
16說文句讀第1203頁
17章授筆記第371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3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849頁,第2字

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𩒺(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