𦣺
字义 反馈

𦣺

复制

bái ㄅㄞˊ

自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268FA
汉语字典

自部

7画

1画

上下结构

bai

bái

THHJ

HUL

NLI

268FA

[3251112]

𦣺字概述

折叠展开

〔𦣺〕字拼音是bái 部首是自, 总笔画是7画。

〔𦣺〕字是上下结构

〔𦣺〕字仓颉码是HUL 五笔是THHJ 郑码是NLI

〔𦣺〕字的UNICODE是268FA。 十进制为157946,UTF-32:000268fa,UTF-8:F0 A6 A3 BA。

〔𦣺〕字的异体字是

𦣺的意思

折叠展开

𦣺

详细解释

同“”。

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自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92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000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969頁,第2

集韻》:白,古作𦣺。註詳部首。

注解

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自部

𦣺〕字拼音是bá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自、丨

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旁陌切頁碼255頁,第6

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陰數。凡白之屬皆从白。

𦣺

異體𤼽

𦣺古文白。

附注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甲骨文、金文皆)从日銳頂,象日始出地面,光閃耀如尖銳,天色已白,故曰白也。」郭沫若《金文叢攷》:「此實拇指之象形……拇為將指,在手足俱居首位,故白引伸為伯仲之伯,又引伸為王伯之伯,其用為白色字者乃叚借也。」又為古「自」字,楷化後與「白(白色)」字形同。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陪陌反頁碼654頁,第2行,第1

𦣺西方色,陰用事,物色白。皆入之,從入合二。二,陰數也。凡白之屬,皆從白。

鍇注臣鍇曰:「物入陰,色剝爲白。」

反切………頁碼654頁,第3行,第1

古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旁陌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452頁,第1許惟賢635頁,第4

𦣺西方色也。侌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

段注出者陽也。入者陰也。故从入。

二,侌數。

段注說从二之恉。旁陌切。古音在五部。

凡白之屬皆从白。

古文白。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說文》解甚謬。皀、皃皆从白。皀,米粒;皃,人面,皆有白色,或以此為白乎?古文白白,象米粒也。

白话解释

白,代表西天的颜色。吊丧办事时,物品都要贴上白纸,以祈灵魂安祥归西。字形采用“入、二”会义。二,是代表阴间的数。所有与白相关的字,都采用“白”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像大拇指的樣子(《文字析義》,P.173)。其形外像大拇指的邊緣,內像指紋,屬象形。金文、戰國文字承於甲文之形,應無疑義。篆文作,最肖戰國文字第二例,其上一小短豎,純由筆勢形成,不影響其音、義。隸書作,楷書沿之,漸失其形,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古文作,只是拇指內多了一道指紋罷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白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02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64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489頁
4說文校箋第323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08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11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89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93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4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98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317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261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870頁【補遺】第17173頁
14通訓定聲第183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76頁【崇文】第2701頁
16說文句讀第1042頁
17說文新證第625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27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七冊,第215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754頁,第4字

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𦣺(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𦣺(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𦣺(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𦣺(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𦣺(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