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ún ㄘㄨㄣˊ

子部 共6画 半包围结构 5B58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子部

6画

3画

半包围结构

cun

cún

形声字

DHBD

KLND

GDIY

40247

1317

2070

5B58

[132521] 横、撇、竖、横撇/横钩、竖钩、横

存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徂尊切頁碼490頁,第8

𡥅

異體

𡥅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注段玉裁改為:「从子,在省。」並注云:「在,亦存也。」高田忠周《古籀篇》:「才是古文在字,卜辭金文多皆以才為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在坤反頁碼1141頁,第5行,第2

𡥅恤問也。從子,在省。

鍇注臣鍇曰:「在亦存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徂尊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971頁,第3許惟賢1290頁,第6

𡥅恤問也。

段注恤,𢝊也。收也。《爾雅》曰:在,存也。在,存,省,士,察也。今人於在存字皆不得其本義。

从子,在省。

段注大徐本作才聲。今小徐本作在聲。依《韵會》所引正。楚金注曰:在亦存也。會意。徂尊切。十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恤問,引申為在,在引申亦為存問,故在訓察。

白话解释

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由「子」、「才」二字構成。從子,示長輩對晚輩關懷、慰問之義。從才,聲符,注明音讀。篆文承之。隸書、楷書並承自篆文,所從「才」變作「」,失其原形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1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1248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28頁
4說文校箋第652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84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16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60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23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84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88頁,第13字
11標注說文第626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515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4188頁【補遺】第18138頁
14通訓定聲第324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95頁【崇文】第5177頁
16說文句讀第2134頁
17章授筆記第611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093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55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