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lāozhēn

水底捞针

拼音 shuǐ dǐ lāo zhēn 怎么读

注音 ㄕㄨㄟˇ ㄉㄧˇ ㄌㄠ ㄓㄣ

繁体 水底撈針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海底捞针

水底捞针的意思

折叠展开

在水底下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出处元・吴昌龄《二郎收猪八戒》第三折:“俊儿夫似海内寻针,姻缘事在天数临,无缘分怎的消任?直耽搁到如今。”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劳而无功。

例子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九)

水底捞针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海底捞针”。见“海底捞针”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海底捞针”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针是十分细小的东西,要在浩潮大海中寻找一根针谈何容易,所以用“海底捞针”来比喻东西难找或事情很难做到。这个成语的用法在元曲中可见,例如吴昌龄的《二郎收猪八戒》杂剧。吴昌龄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生平不详,撰有《西天取经》、《东坡梦》、《张天师》等杂剧共十二种。在《二郎收猪八戒》中,描述了二郎神收服猪八戒的故事。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与孙悟空、沙悟净同为唐三藏的弟子,护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经。相传猪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入凡间,不慎投胎为猪,但仍有神通。猪八戒天性贪食好色,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庄提亲,后被视破,遭到收伏。因为猪八戒什么都不怕,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故吴昌龄以此传说作为题材,写了这出杂剧。在曲词中,吴昌龄描写闺女待嫁,但姻缘天定不能强求,苦无对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用“海内寻针”来形容如意郎君难以寻觅。这里的“海内寻针”意同“海底捞针”,另外明代朱权的《荆钗记》也用了“东海捞针”,意思也是一样的。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线索,唐代道世所编的《法苑珠林・卷二三・惭愧篇・引证部》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一针投海中,求之尚可得。一失人身命,难得过于是。”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针,或许还找得到,但一个人失去了生命,却不可能再救回来,借以形容生命的宝贵。可以参考。

【书证】

  • 01.《醒世恒言》第九回:“就是小儿侥幸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

水底捞针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hunt/search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水底捞针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uǐ), 水部,共4画

①.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 如: 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②. 河流。 如: 汉水。湘水。

③.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④. 液汁。 如: 水笔。墨水。

⑤.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 如: 贴水。外水。肥水。

⑥. 指洗的次数。 如: 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⑦. 姓。

读音(dǐ,de), 广部,共8画

㈠ 底 [ dǐ ]

①. 最下面的部分。 如: 底层。底座。底下(➊下面;➋以后)。海底。底肥。

②. 末了。 如: 年底。月底。到底。

③.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 如: 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④. 图案的基层。 如: 白底蓝花的瓶子。

⑤. 何,什么。 如: 底事伤感。

⑥. 古同“抵”,达到。

㈡ 底 [ de ]

①. 同“的”。

读音(lāo), 手部,共10画

①. 从水或其它液体里面取东西。 如: 捞取。打捞。大海捞针。

②.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如: 捞一把。捞好处。

读音(zhēn), 钅部,共7画

①.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 如: 针线。

②. 细长像针的东西。 如: 时针。

③. 用针扎治病。 如: 针灸。

④.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 如: 针头。

水底捞针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