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ㄉㄧˊ

辶部 共8画 半包围结构 U+8FEA
汉语字典

辶部

8画

5画

半包围结构

di

形声字

MPD

YLW

WKIA

35306

6611

2147

8FEA

[25121454] 竖、横折、横、竖、横、点、横折折撇、捺

迪字概述

折叠展开

〔迪〕字拼音是dí 部首是辶, 总笔画是8画。

〔迪〕字是半包围结构 五行属火。

〔迪〕字仓颉码是YLW 五笔是MPD 四角号码是35306 郑码是WKIA 中文电码是6611 区位码是2147

〔迪〕字的UNICODE是8FEA。 十进制为36842,UTF-32:00008fea,UTF-8:E8 BF AA。

〔迪〕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迪〕字的异体字是

迪的笔顺

折叠展开

迪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ㄉㄧˊ

基本解释

开导。启~。

进。弗求弗~。

继承。汉~于秦,有因有革。

详细解释

动词

1.开导enlighten

迪,道也。 —— 《说文》。按,谓导也。弗求弗迪。 —— 《诗·大雅·桑柔》启迪后人。 —— 《书·太甲上》

2.遵循follow

为国不迪其法。 —— 扬雄《法言》

3.行,出走go

商其沦丧,我无所为人臣仆,诏王子出迪。 —— 《书·微子》

名词

(形声。从辵,由声。本义:道;道理) 同本义 road; reason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楚辞》

ㄉㄧˊ

详细解释

1.开导、引导。

《书经•太甲上》:“旁求俊彦,启迪后人。”唐•孔颖达•正义:“乃旁求俊彦之人置之于位,令人开导后人。”

2.进用、任用。

《诗经•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汉•郑玄•笺:“国有善人,王不求索,不进用之。”

3.实践、实行。

汉•扬雄《法言•先知》:“为国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诸算乎!”晋•李轨•注:“迪,蹈。夫算者,不运筹策不能定其数;治国者,不蹈法度不能致其治。”

4.遵从、依循。

《汉书•卷一○○•叙传下》:“汉迪于秦,有革有因。”

发语词,无义。有调节音节的作用。

《书经•君奭》:“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

ㄉㄧˊ

详细解释

1.〈书〉开导;启发。

启迪后学。

2.姓。

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255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238頁,第33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𡘋音狄。
廣韻》:進也、蹈也。
書・臯陶謨》:允迪厥德。〔註〕言信蹈其德也。

又,《說文》:道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註〕言順道則吉也。

又,《增韻》:啓迪,開導也。
書・太甲》:啓迪後人。〔註〕謂開導子孫也。又,〈康誥〉:矧今民罔迪不適。〔註〕謂民無導之而不從者。

又,至也。
前漢・班固敘傳》:漢迪于秦,有革有因。

又,由迪,相正也。揚子《方言》:東齊靑徐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叶徒沃切,音獨。
詩・大雅》「維此良人,弗求弗迪」,叶下弗毒。陸雲〈餞王太尉〉詩:惟帝思庸,大典光迪;思媚三靈,誕降天篤。

又,叶毒藥切,音鐸。陸機〈贈馮文羆〉詩:奕奕馮生,哲問允迪;天保定爾,靡德不鑠。

注解

〔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迪〕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由,五行属

〔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í] ⑴ 开导⑵ 进⑶ 继承

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迪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歷切頁碼53頁,第8

迪道也。从辵由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田溺反頁碼154頁,第3行,第1

迪道也。從辵由聲。

鍇注臣鍇按:《尚書》:「惠迪吉。」又爲引道之道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歷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84頁,第7許惟賢127頁,第8

迪道也。

段注見《釋詁》。按道兼道路,引導二訓。《方言》。由迪正也。迪道曡韵。

从辵。由聲。

段注徒歷切。古音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揚子《法言》「蠢迪檢柙」(動由規矩)故由亦可作迪作邎。

迪與由通。

引導也(?)。《法言•序》:「蠢迪檢柙」=動由規矩。故由亦可作迪作邎[一]

道也。又引導也。《法言》「蠢迪檢柙」即「動由規矩」。[一]俞樾《羣經平議》曰:「《漢書•揚雄傳》注曰:迪,由也。是迪與由聲近義通,由者,用也」。

白话解释

迪,引路。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由”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從辵、由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由」為聲符,應該有兼義功能,依段注本《說文》,「由」為「」的或體,意思是「隨從也」,此義與「迪」的「引導」義相關,因此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迪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01頁,第15字
2陳昌治本第150頁,第10字
3黃侃手批第127頁
4說文校箋第71頁,第18字
5說文考正第66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22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40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00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4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41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71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54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482頁【補遺】第16356頁
14通訓定聲第94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53頁【崇文】第609頁
16說文句讀第205頁
17章授筆記第82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36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87頁,第3字

迪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nlighten, advance; progress
  2. convaincre, persuader, éclairer, entrer, succéder

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迪(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迪(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迪(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迪(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迪(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迪(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迪(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迪(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