兊
笔顺 反馈

复制

duì ㄉㄨㄟˋ ruì ㄖㄨㄟˋ yuè ㄩㄝˋ

儿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U+514A
汉语字典

儿部

6画

4画

上下结构

dui rui yue

duì ruì yuè

WCQB

CIHU

OZRD

80212

514A

[345435] 撇、捺、撇折、点、撇、竖弯钩

兊字概述

折叠展开

〔兊〕字拼音是duì,ruì,yuè 部首是儿, 总笔画是6画。

〔兊〕字是上下结构

〔兊〕字仓颉码是CIHU 五笔是WCQB 四角号码是80212 郑码是OZRD

〔兊〕字的UNICODE是514A。 十进制为20810,UTF-32:0000514a,UTF-8:E5 85 8A。

〔兊〕字的异体字是

兊的意思

折叠展开

1duìㄉㄨㄟˋ

基本解释

古同“”。

2ruìㄖㄨㄟˋ

基本解释

古同“”。

3yuèㄩㄝˋ

基本解释

古同“”。

兊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儿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3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24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51頁,第5

廣韻》:徒外切,尵去聲。
玉篇》:說也。
韻會》:兌,今文作兊。

注解

〔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兊〕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uì、ruì、yu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公、儿、;、八、允

〔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uì] ⑴ 古同“兑”。 [ruì] ⑴ 古同“兑”。 [yuè] ⑴ 古同“兑”。

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兊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下反切大外切頁碼282頁,第4

異體兑、兊

兌說也。从儿㕣聲。

鉉注臣鉉等曰:㕣,古文兖字,非聲。當从口从八,象气之分𢿱。《易》曰:「兌,爲巫爲口。」

附注林義光《文源》:「㕣非聲。兌即悅之本字……从人、口、八。八,分也,人笑故口分開。」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杜會反頁碼714頁,第5行,第2

兌說也。從儿㕣聲。

鍇注臣鍇曰:「說音悅,《易》曰:『兌,說也。』㕣音兗。」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下反切大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618頁,第1許惟賢709頁,第7

兌說也。

段注說者今之悅字。其義見易。《大雅》。行道兌矣。傳曰:兌,成蹊也。松柏斯兌。傳曰:兌,易直也。此引伸之義。《老子》。塞其兌。閉其門。借爲閱字。閱同穴。

从儿。㕣聲。

段注㕣與沇古同字同音。兊爲㕣聲者,古合音也。大外切。十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義毛傳訓「易直」。路易直而成蹊,故云「塞其兑」。因易直故引申為悦。

《說文》訓「悦也」,恐非本義。其本義即毛傳訓為「易直」。路易直而成蹊徑,故云「塞其兑」。因易直故引申為悦。

「塞其兑」者(《老子》),即塞其路也。

白话解释

兌,说服。字形采用“儿”作边旁,“”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從兄從八。在六書中屬於會意。八,有對等分別意,而「兌」的交換、相互意明顯是由「八」來。《說文》理解為「从儿、㕣聲」,可商。隸書「兌」訛變成「」。

兌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54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706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538頁
4說文校箋第360頁,第11字
5說文考正第341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122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09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28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81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19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351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292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623頁【補遺】第17293頁
14通訓定聲第260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40頁【崇文】第2957頁
16說文句讀第1156頁
17章授筆記第35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73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23頁,第1字

兊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兊(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兊(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