䶲
字义 反馈

复制

nán ㄋㄢˊ

龜部 共21画 左右结构 U+4DB2
汉语字典

龜部

21画

5画

左右结构

nan

nán

MFTX

GBNXU GBHXU

LDMW

57417

4DB2

[252113251253415511511]

䶲字概述

折叠展开

〔䶲〕字拼音是nán 部首是龜, 总笔画是21画。

〔䶲〕字是左右结构

〔䶲〕字仓颉码是GBNXU GBHXU 五笔是MFTX 四角号码是57417 郑码是LDMW

〔䶲〕字的UNICODE是4DB2。 十进制为19890,UTF-32:00004db2,UTF-8:E4 B6 B2。

〔䶲〕字的异体字是

䶲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解释

同“𪚮”。

䶲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85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538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1541頁,第24

唐韻》:汝閻切;《集韻》:如占切;《正韻》:而占切,𡘋音髥。
說文》:龜甲邊也。天子巨𪚮,尺有二寸,諸侯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又,《廣韻》、《集韻𡘋那含切,音南。
廣韻》有距龜。

或作,俗作𪓚

注解

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龜部

𪚮〕字拼音是r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冄、龜

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án] ⑴ 龟甲的边。《説文•龜部》:“𪚮,龜甲邊也。”⑵ 龟有距。《廣韻•覃韻》:“䶲,龜有距也。”又《鹽韻》:“䶲,有距龜。”按:𪚮、䶲二字相同。

䶲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䶲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䶲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沒閻切頁碼450頁,第6

𪚮

異體𪚳、䶲

𪚮龜甲邊也。从龜冄聲。天子巨䶲,尺有二寸,諸矦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汝閻切頁碼1058頁,第1行,第3

𪚮龜甲邊也。從龜冄聲。天子巨䶲,尺有二寸,諸矦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汝閻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11頁,第5許惟賢1180頁,第3

𪚮龜甲邊也。

段注《公羊傳》曰:龜靑純。何注。純,緣也。謂。緣甲𩑞也。千歲之龜靑𩑞。明乎吉凶也。《樂記》、《史記・樂書》皆曰:靑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按𩑞𩒹之省。𪚮之叚借字。劉淵林注《蜀都賦》引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卜。其緣中叉(今釵字)。似瑇瑁。名曰靈叉。郭注《爾雅》亦用其語。而今本多譌字。緣者,甲之邊也。甲文象木戴孚甲之象。故介蟲外骨謂之甲。

从龜。冄聲。

段注汝閻切。七部。

天子巨𪚮尺有二寸。

段注此以下出三正記,見《白虎通》。天子下當有龜字。巨當作歫。《漢志》。元龜歫冄長尺二寸。冄,叚借字也。孟康曰:冄,龜甲緣也。歫,至也。度背兩邊緣尺二寸也。按兩邊相歫尺二寸。故知元龜尺二寸。謂其廣不謂其脩也。《魯頌・毛傳》曰:元龜,龜尺二寸。

諸矦尺。大夫八寸。士六寸。

段注皆謂兩邊相歫。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衣邊曰襜,音轉為袡,龜甲邊曰𪚮,今名曰裙。

𪚮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92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148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55頁
4說文校箋第598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534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198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31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4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4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6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574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73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103頁【補遺】第17970頁
14通訓定聲第506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184頁【崇文】第4733頁
16說文句讀第1955頁
17章授筆記第56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3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39頁,第3字

䶲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he edge; the hem or the margin of the tortoise s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