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ㄇㄧˋ

糸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7CF8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糸部

6画

上下结构

mi si

XIU

VIF

ZAAA

22903

4761

8473

7CF8

[554234] 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糸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狄切頁碼431頁,第1

異體

糸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从糸。讀若覛。

鉉注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糸,五忽也。」

𢆯

𢆯古文糸。

附注按:甲骨文「絲」、「糸」、「幺」,原是一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莫狄切頁碼1025頁,第6行,第1

𢆯細絲也。象束絲之形。凡糸之屬皆從糸。讀若覛。

鍇注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糸,五忽也。」

反切………頁碼1025頁,第7行,第1

古文糸。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莫狄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571頁,第1許惟賢1119頁,第1

𢆯細絲也。

段注絲者。蠶所吐也。細者,微也。細絲曰糸。糸之言蔑也。蔑之言無也。

象束絲之形。

段注此謂古文也。古文見下。小篆作糸,則有增益。

凡糸之屬皆从糸。讀若覛。

段注莫狄切。十六部。

古文糸。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音轉為𢼸、緬、緢,皆細絲也。

白话解释

糸,细丝。字形像一束细丝的形状。所有与糸相关的字,都采用“糸”作边旁。读音像读“覛”。,这是古文写法的“糸”字。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之糸,都像絲線纏結的樣子,只是有的上有纏結的頭緒,有的下有纏結的餘絲,有的只是絲線的纏結,繁簡有所不同。篆文,承甲、金文之形而來,上像絲線的頭緒,中像絲線的纏結,下像絲線打結後分垂的餘絲。隸書作,垂絲分離纏結之體,稍失其形。楷書之形,沿於隸書之而定體。古文作,下留一餘絲而已。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51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09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815頁
4說文校箋第568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11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883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16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32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1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39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545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48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553頁【補遺】第17893頁
14通訓定聲第213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118頁【崇文】第4469頁
16說文句讀第1855頁
17說文新證第88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39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34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194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