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ㄩˇ lóu ㄌㄡˊ

亻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50C2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亻部

13画

11画

左右结构

lv lou

lóu

WLVG

OLLV

NKZM

25244

50C2

[3225112512531] 撇、竖、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竖、撇点、撇、横

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力主切頁碼265頁,第2

僂尪也。从人婁聲。周公韤僂,或言背僂。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律乳反頁碼681頁,第2行,第2

僂戹也。從人婁聲。周公韤僂也。或言背僂。

鍇注臣鍇按:《白虎通》:「周公背僂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力主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526頁,第2許惟賢670頁,第2

僂厄也。

段注大徐本作尩也。非是。尩與僂異疾。小徐本作厄也。近是。科厄,木節也。厄與僂雙聲。人背之僂。有似木之科厄。《晉語》注曰:戚施,僂人也。《左傳》昭四年注。僂,肩傴也。《穀梁傳》跛僂並言。《管子》云:苦水所。多尩與傴人。然僂不得訓尩明矣。《公羊傳》。夫人不僂。不可使入。何云:僂,疾也。齊人語。夫人稽畱。不肎疾順公。《荀卿書》亦兩言僂訓疾。按此爲婁之假借字。婁卽屢。與驟通。驟訓數。亦訓疾。又按大徐作𡯲也。葢𡯲是曲脛之名。引伸爲曲脊之名。所以𡯲必釋爲𤿑曲脛者。由其字作尢。从大而偏曲其足。故二疾不妨同名。下文曰周公韤僂。葢𡯲者亦得謂之僂。周公之脛不無少曲。疑大徐本爲長。甲戌二月重訂。

从人。婁聲。

段注力主切。古音在四部。

周公韤僂。

段注韤者,足衣。韤僂者,由足背高隆然如背之僂也。未聞出何書。

或言背僂。

段注周公背僂見《荀卿》、《白虎通》、《論衡》諸書。《白虎通》云:傳曰:周公背僂。是爲強後。成就周道。輔於幼主。僂後主爲韵。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戹也。《說文》:戾,犬欲出,半在外半在內,門一閉,故不得不曲也。僂亦訓曲,義與戾同,「周公韤僂」,「韤」乃末之借,頭也,身長則頭曲出在前。

大徐作「尫也」,是。小徐之「厄也」不可解。段注非。

僂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21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668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508頁
4說文校箋第340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21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16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98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09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1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07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333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74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190頁【補遺】第17228頁
14通訓定聲第138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703頁【崇文】第2809頁
16說文句讀第1090頁
17章授筆記第344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414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782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