𣲝
字义 反馈

𣲝

复制

bīng ㄅㄧㄥ

水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23C9D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水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bing

bīng

WWIY

OOE

ODOK

23C9D

[34342534]

𣲝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魚陵切、筆陵切頁碼383頁,第5

𣲝

異體

𣲝水堅也。从仌从水。

鉉注臣鉉等曰:今作筆陵切,以爲冰凍之冰。

凝𣲝从疑。

附注段玉裁注:「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二反切言丞反頁碼929頁,第6行,第1

凝水堅也。從水、仌。

鍇注臣鍇曰:「今以爲仌字也。」

反切………頁碼929頁,第6行,第2

俗冰從疑。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魚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280頁,第5許惟賢992頁,第6

凝水堅也。

段注《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仌也。《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別製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

从水仌。

段注會意。魚陵切。六部。

俗冰。从疑。

段注以雙聲爲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從俗作凝,以冰代仌。

白话解释

冰,水凝结变硬。字形由“仌、水”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寒冰開裂的樣子,屬象形。金文第一例,承自甲文;第二例增水為形,以示冰由水結成,而則為之異體,轉為聲符。篆文承自甲文、金文第一例,至為明顯。第二例源自金文第二例,構形為從水、聲,只是形體相反而已,不影響其音、義。隸書、楷書沿之以定體。俗字,從為形,以疑為聲,而疑聲古與聲相近,在此僅表音讀而已。以上諸形,除屬象形,餘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56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96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27頁
4說文校箋第501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454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66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82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64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43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00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482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01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303頁【補遺】第17719頁
14通訓定聲第28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97頁【崇文】第3985頁
16說文句讀第1633頁
17說文新證第811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472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306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059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