倂
笔顺 反馈

复制

bìng ㄅㄧㄥˋ

亻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5002
汉语字典

亻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bing

bìng

WTFF 86 、 WTGF 98

OYJJ

NMAE

22241

5002

[3231133112] 撇、竖、撇、横、横、撇、撇、横、横、竖

倂字概述

折叠展开

〔倂〕字拼音是bìng 部首是亻, 总笔画是10画。

〔倂〕字是左右结构

〔倂〕字仓颉码是OYJJ 五笔是WTFF 86 、 WTGF 98 四角号码是22241 郑码是NMAE

〔倂〕字的UNICODE是5002。 十进制为20482,UTF-32:00005002,UTF-8:E5 80 82。

〔倂〕字的异体字是

倂的意思

折叠展开

bìngㄅㄧㄥˋ

基本解释

同“”。

倂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07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31頁,第25

廣韻》同「幷」。

又,《韻會》:部迥切,音𡘋──相𡘋也。
禮・祭義》:行肩而不倂。〔註〕老幼𡘋行,肩臂不得倂。

又,競也。賈誼〈治安策〉:高皇帝與諸公倂起。〔又〕「與公倂倨。〔註〕對敵相拒也。

又,與屛棄之屛同。
荀子・彊國篇》:倂己之私欲,必以道。

注解

〔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倂〕字拼音是bì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幷

〔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ìng] ⑴ 同“併”。

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倂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卑正切頁碼261頁,第2

異體

倂並也。从人幷聲。

附注徐鍇繫傳:「併,竝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必正反頁碼670頁,第3行,第2

倂並也。從人并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卑正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487頁,第2許惟賢653頁,第3

倂竝也。

段注《十篇》曰:竝者,倂也。與此爲互訓。並古音在十部。讀如旁。倂古音在十一部。讀如幷。竝倂義有別。許互訓者,《禮經》注曰古文並今文作倂。是古二字同也。

从人。幷聲。

段注此舉形聲包會意。卑正切。十一部。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由「人」、「并」二字構成。從人,示人相從。從「并」,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并,本義為人相從。隸書承之,右體上端變作左右折筆,下端「幵」變作「开」。楷書承之,右體上端變作二小點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併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13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655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500頁
4說文校箋第331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314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13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93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01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7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03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325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2676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8040頁【補遺】第17197頁
14通訓定聲第3459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689頁【崇文】第2753頁
16說文句讀第1067頁
17古字詁林第七冊,第331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768頁,第7字

倂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ombine

倂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倂(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倂(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倂(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倂(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倂(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