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jiǎ ㄐㄧㄚˇ

田部 共5画 独体字 7532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田部

5画

独体字

jia

jiǎ

指事字

LHNH

WL

KIB

60500

3946

2855

7532

[25112] 竖、横折、横、横、竖

甲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古狎切頁碼485頁,第13

異體

甲東方之孟,陽气萌動,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頭玄爲甲,甲象人頭。凡甲之屬皆从甲。

𠇚

異體𡴌

𠇚古文甲,始於十、見於千、成於木之象。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甲,鎧也,象戴甲于首之形。」

附注《說文新證》:「皮甲裂開;假借為天干名。」

蔣注《世本》云:太橈作甲子。

蔣注《月令章句》:太橈探五行之精,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支幹相配以成六旬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溝呷反頁碼1131頁,第5行,第1

𠇚位東方之孟,陽气萌動。從木戴孚甲之象也。《大一經》曰:「頭玄爲甲,甲爲人頭。」凡甲之屬,皆從甲。

鍇注臣鍇曰:「甲在東北,甲子,陽氣所起也。自内而起,故孚甲冒出地。孚,猶葭莩殻籜也,其字形亦取象人頭也。《漢書・律厤志》曰:『出甲於甲。』」

反切………頁碼1132頁,第1行,第1

古文甲。始一見于十歲,成於木之象。

鍇注臣鍇曰:「甲,一也。甲乙爲榦,其數十成于東方。人,象木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古狎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957頁,第1許惟賢1285頁,第1

𠇚東方之孟。昜气𦹩動。

段注《史記・曆書》曰: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漢書・律曆志》曰:出甲於甲。《月令》注曰:日之行,春東從靑道發生。月爲之佐。時萬物皆解孚甲。《月令》曰: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下騰。天地和同。艸木萌動。今本小篆作󰏈。古文作𠇚。今正。說詳《戈部》戎字下。

从木戴孚甲之象。

段注孚者,卵孚也。孚甲猶今言㲉也。凡艸木初生。或戴穜於顚。或先見其葉。故其字像之。下像木之有莖。上像孚甲下覆也。古狎切。八部。衛風《毛傳》曰:甲,狎也。言甲爲狎之叚借字也。又《大雅》。會朝淸明。《毛傳》曰:會,甲也。會讀如檜。物之葢也。會朝猶言第一朝。此於雙聲取義。《貨殖傳》葢一州,《漢書》作甲一州。

《大一經》曰:

段注攷《藝文志》。陰陽家有《大壹兵法》一篇。五行家有《泰一陰陽》二十三卷。《泰一》二十九卷。然則許偁《大一經》者,葢此類。

人頭空爲甲。

段注空各本作宜。今依《集韵》作空爲善。空腔古今字。許言頭空,履空,頟空,脛空皆今之腔也。人頭空,謂髑髏也。

凡甲之屬皆从甲。

古文甲。始於一。見於十。歲成於木之象。

段注宋本作始於十。見於千。或疑當作始於下。見於上。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十干、十二支皆怪誕不可解。「會朝」訓「甲朝」,即《楚辭》「甲之鼌吾以行」。大約甲乙等字多,有本誼,而以五行說坿之,乃不可解。

白话解释

甲,在天干之中,甲代表最东边的方位,阳气萌发,运行于万物之间,字形像草木初生时头戴甲壳的样子。所有与甲相关的字,都采用 “甲”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甲”,像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的样子。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作「」,林義光《文源》說:「甲者,皮開裂也,十、象其裂文。」指「甲」字像草木萌芽時,外皮坼開之形。假借為殷先公上甲專名,或加外框作「」,像神主石室之形。一說,魯實先《文字析義》則以為都像鎧札之形,像省去甲札的綴組,則像甲札片片相連之形,當以甲札為本義,即後世的甲葉。以二說推衍甲字引申、假借源流,義皆通達。金文承甲骨文字形而來。戰國文字承甲骨文、金文外加方框的甲字。篆文十字形變為丅,《說文》古文於甲字上加「」形。隸書、楷書皆承篆文而來。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

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62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24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921頁
4說文校箋第649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79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151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58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19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6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5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623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512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086頁【補遺】第18113頁
14通訓定聲第595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1287頁【崇文】第5145頁
16說文句讀第2122頁
17說文新證第957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606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29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34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