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ēng ㄓㄥ

⺈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4E89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部

6画

4画

上下结构

zheng

zhēng

会意字

QVHJ

NSD

RXB

27507

3630

5389

4E89

[355112] 撇、横撇/横钩、横折、横、横、竖钩

争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頁碼126頁,第3

爭引也。从𠬪𠂆

鉉注臣鉉等曰:𠂆,音曳。𠬪,二手也。而曳之,爭之道也。

附注《說文新證》:「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字从『U』形,而上下兩『又』(手)爭,之其中一手且伸入『U』形中,示二又相爭取之意。」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側泓反頁碼325頁,第5行,第2

爭引也。從𠬪𠂆

鍇注臣鍇曰:「𠂆所爭也,指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側莖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640頁,第2許惟賢286頁,第5

爭引也。

段注凡言爭者,皆謂引之使歸於己。

𠬪𠂆

段注𠬪猶從手。𠂆余制切。抴也。抴,引也。側莖切。十二部。

白话解释

争,对拉。字形采用“、厂”会义。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二手(又)、中有形。上下二手表示彼此相對,形則是表示二手互相牽引拉扯的意思,是個虛構的符號。戰國楚系文字雖然二手相對之形較不明確,但彼此牽引的樣子仍然可見。秦系文字作「」,則將上部的一手改作「日」,牽引拉扯的符號則貫穿於另一手中,字形楷定可作「?」,兩手相爭的樣子隱而不顯,為隸書「」形之所本。篆文字形改為上爪下又的「?」,牽引的符號則變為丿,而為隸書「」形之所本。楷書字形則又將丿改為豎筆帶勾的「亅」。在六書中屬於合體指事。大陸通行規範字作「争」。

爭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48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33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260頁
4說文校箋第165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57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55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96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270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80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99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61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124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4359頁【補遺】第16654頁
14通訓定聲第3405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330頁【崇文】第1317頁
16說文句讀第483頁
17說文新證第329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351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415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