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yáng ㄧㄤˊ

扌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626C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扌部

6画

3画

左右结构

yang

yáng

形声字

RNRT

QNSH

DYOD

57027

2254

4979

626C

[121533] 横、竖钩、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撇

扬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與章切頁碼404頁,第15

揚飛舉也。从手昜聲。

𢾙

𢾙古文。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猶良反頁碼980頁,第3行,第1

𢾙飛舉也。從手昜聲。

反切………頁碼980頁,第4行,第1

古文揚從攴。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與章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409頁,第5許惟賢1047頁,第9

𢾙飛舉也。从手。昜聲。

段注與章切。十部。

古文揚。从攴。

段注漢碑用颺歷。他文用敭歷。皆用今文《尙書・般庚》之優賢揚歷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對揚」亦作「對越」。揭訓飛舉,於「對揚王休」解不通,實乃舉之假字耳。「對揚」者,對舉也,故舉訓對舉。

「對揚」亦作對越,揚越古雙聲。對揚者,僅有一「對」字之義。○一本云:揚訓飛舉,於「對揚王休」解不通,實乃舉之假字(?)○對揚者,對舉也。故舉訓對舉。○一本云:「對揚王休」,揚義由舉引申。「對揚王休」者,對王休也。舉訓對舉,亦可訓對也。(此本所說似最不錯,應自記。)

對揚亦作對越,揚、越古雙聲。對揚字僅有一對字之義。逖本云:揚訓飛舉,於 「對揚王休」解不通,實乃舉之假字耳。對揚者,對舉也。故舉訓對舉。

白话解释

扬,高举使之飘荡。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这是古文的“扬”字。

字形解说

金文從丮、昜聲,聲符「昜」或省「丂」存「日」,或於「日」下加「玉」,於六書中屬於省聲。篆文從手、昜聲,說文古文「手」旁替換為「攴」旁。隸書、楷書同篆文。字從「丮」或從「手」為義符,都表示是手部的動作(「丮」像一個跪坐著的人伸出雙手在做事);從「昜」聲有兼義的功能,依《說文》,「昜」字本義為「開也」,似乎與「揚」義無關;不過,從字形來看,「昜」字像日(太陽)升起在丂(「柯」的初文,表樹幹)上,因此「昜」字與「升起」有關,與「揚」字的「舉起、抬高」義也有關,「揚」從「昜」聲應該有兼義功能。「揚」字各體在六書中都屬於形聲。

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8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1020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766頁
4說文校箋第532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79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760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974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95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5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8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509頁,第17字
12說文注箋第422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854頁【補遺】第17808頁
14通訓定聲第352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054頁【崇文】第4213頁
16說文句讀第1735頁
17章授筆記第499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68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1118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