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qián ㄑㄧㄢˊ

氵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6F5C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氵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qian

qián

形声字

IFWJ 86 、 IGGJ 98

EQOA

VBOK

35168

3383

3917

6F5C

[441113411342511] 点、点、提、横、横、撇、点、横、横、撇、捺、竖、横折、横、横

潜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昨鹽切頁碼371頁,第2

異體濳、潜、潛

潛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爲󰽖。从水󵦣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秦苫反頁碼908頁,第2行,第4

潛渉水也。一曰藏。從水󵦣聲。一曰漢爲󰽖。

鍇注臣鍇曰:「《禹貢》:『梁州󰽖水自漢出。』」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昨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222頁,第4許惟賢967頁,第4

潛涉水也。

段注上文云󰽖行水中。對下文浮行水上言之。《邶風傳》云:由厀以上爲涉。然則言󰽖者,自其厀以下𣳚於水言之。所謂泳也。《左傳》哀十七年。越子以三軍󰽖涉。又按󰽖汓等字,後人不甚分明。若《水經注・江水》篇云:有󰽖客泳而視之。見水下有兩石牛。此則謂󰽖全𣳚水中矣。

一曰藏也。

段注此今日通行義。《釋言》曰:󰽖,深也。《方言》曰:󰽖,涵,沈也。

从水。󵦣聲。

段注昨鹽切。七部。

一曰漢爲󰽖。

段注《釋水》文。劉逵注《蜀都賦》云:《禹貢》梁州,沲󰽖旣道。有水從漢中沔陽縣南流。至梓潼漢壽縣。入大穴中。通岡山下。西南󰽖出。今名伏水。舊說云《禹貢》󰽖水也。郭樸《爾雅音義》同此說。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涉水也,沒于水中之意也,故引申訓潛藏。

訓涉水,沒于水中之意也。

白话解释

潜,徒步过河。一种说法认为,“潜”是藏身水底。另一说法认为,汉水被称为“潜”。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朁”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的字形從水,表示與水相關;朁聲,表示聲音。隸變作,楷定作潛。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作「潜」。

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4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93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706頁
4說文校箋第483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442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161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74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48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6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9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467頁,第14字
12說文注箋第391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018頁【補遺】第17673頁
14通訓定聲第33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71頁【崇文】第3881頁
16說文句讀第1580頁
17章授筆記第459頁,第8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6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031頁,第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