𠄃
字义 反馈

𠄃

复制

gān ㄍㄢ qián ㄑㄧㄢˊ

木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20103
汉语字典

木部

13画

12画

左右结构

gan qian

gān qián

SJGN

DSON

FKMY

20103

[1234251115315]

𠄃字概述

折叠展开

〔𠄃〕字拼音是gān,qián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13画。

〔𠄃〕字是左右结构

〔𠄃〕字仓颉码是DSON 五笔是SJGN 郑码是FKMY

〔𠄃〕字的UNICODE是20103。 十进制为131331,UTF-32:00020103,UTF-8:F0 A0 84 83。

〔𠄃〕字的异体字是

𠄃的意思

折叠展开

𠄃

基本解释

同“”。

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乙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0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85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10頁,第8

字彙補》:籀文乾字。

注解

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乙部

𠄃〕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ān、q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杳、丂、乞

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undefined] ⑴ 同“乾”。

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渠焉切、古寒切頁碼486頁,第3

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倝聲。

𠄃

異體𠄄

𠄃籒文乾。

附注段玉裁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為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溼,故乾與溼相對。」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其延反頁碼1132頁,第5行,第1

𠄃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逹也。倝聲。

鍇注臣鍇按:《易》曰:「夫乾確然。」又曰:「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君子終日乾乾,自強不息也,故從乙。乙,冐難而出也。

反切………頁碼1132頁,第6行,第1

籒文乾如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渠焉切、古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959頁,第1許惟賢1285頁,第4

𠄃上出也。

段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爲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爲乾。下注則爲溼。故乾與溼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

从乙。乙,物之𨔶也。

段注釋从乙之恉。物𨔶則上出矣。

倝聲。

段注倝者,日始出光倝倝也。然則形聲中有會意焉。渠焉切。又古寒切。十四部。

籒文乾。

段注𠐱葢籒文倝。故籒文朝,籒文乾皆从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乾濕當作暵。

乾坤乃倝之借,日出光倝倝也。

乾濕=暵濕。

乾濕字或即暵字,乾坤=倝。

白话解释

乾,阳气向上升腾。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无所不往;“倝”是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字從乙,義為幖識、治理;倝表示音讀,又表示日出光芒四射,引申為熾熱,聲符兼義。會合二字,表示乾燥之義。篆文、隸書、楷書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乾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63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124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922頁
4說文校箋第649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579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215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58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19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6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85頁,第11字
11標注說文第623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513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099頁【補遺】第18119頁
14通訓定聲第2861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288頁【崇文】第5149頁
16說文句讀第2123頁
17說文新證第959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606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47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36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