韍
笔顺 反馈

复制

ㄈㄨˊ

韋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97CD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韋部

14画

5画

左右结构

fu

NHKC 86 、 NKGY 98

DQIKK DQIKE

XJXS

43547

97CD

[52125115213544] 横折、竖、横、竖、横折、横、横、撇折、竖、横、撇、横撇/横钩、捺、点

巿

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2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1393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1386頁,第23

廣韻》、《韻會》:分勿切;《集韻》:分物切,𡘋音弗。
說文》本作巿,韠也。篆文从韋、从犮。〔註〕徐鉉曰:今俗作紱,非是。
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註〕此𤣥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異其名耳。韍之言蔽也。
前漢・諸侯王表》:奉上璽韍。〔註〕師古曰:璽之組也。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蔽膝也。

注解

〔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韍〕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犮

〔韍〕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韋」,表示與皮革有關。本义是古代貴族祭祀時戴的蔽膝,用熟皮做成,遮在膝前。

〔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ú] ⑴ 古代衣裳前的蔽膝,用熟皮製成。形制、圖案、顏色按身分、等級不同而有區別。《禮記•玉藻》:“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漢書•卷九十九•王莽傳上》:“於是莽稽首再拜,受綠韍袞冕衣裳。”

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