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亻部 共6画 左右结构 4F0A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亻部

6画

4画

左右结构

yi

形声字

WVTT

OSK

NXMA

27207

0122

5033

4F0A

[325113] 撇、竖、横折、横、横、撇

伊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5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20頁,第10

古文: 𦯴𠈽

唐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夷切;《正韻》:於宜切,𡘋音蛜──彼也。
詩・秦風》: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又,發語辭。
詩・邶風》:伊余來曁。又,〈小雅〉:伊誰云從。

又,維也。
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雄〈河東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又,鬰伊,不舒貌。
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又,吾伊,讀書聲。黃庭堅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又,伊威,委黍也。
詩・豳風》: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又,姓。

又,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

又,木名。
山海經》「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又,《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注解

〔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伊〕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尹,五行属

〔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ī] ⑴ 彼,他,她⑵ 文言助词⑶ 姓。

伊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伊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