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千秋岁朗读

休嗟磨折。
看取罗巾血。
殷勤且话经年别。
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
明半灭。
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缺。
共保冰霜洁。
不断梦,从今歇。
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
犹未绝。
金徽泛处应能雪。

下载这首诗
(0)
诗文归类:千秋岁
诗文主题:磨折殷勤经年呜咽
相关诗文:

千秋岁译文及注释

诗词:《千秋岁》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
殷勤且话经年别。
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
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
无复伤离缺。共保冰霜洁。
不断梦,从今歇。
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
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中文译文:
千秋岁,别情深。看着罗巾上的血迹,不禁叹息。
深情厚意,说尽多年的离别之苦。
院中花朵凋零,屋檐上的雨水和我一同哭泣。
明亮的灯光半灭,夜夜如月般多。
再也不会伤害离别的痛苦,我们共同保持纯洁如冰霜的心。
不再做梦,从此停止。
收起那些写满忧愁的书籍,解开额头的忧结。
尚未完全结束,金色琴弦上应该能落下雪。

诗意和赏析:
《千秋岁》是宋代文人李之仪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离别之情和对纯洁美好的追求。

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血迹、离别之苦以及悲伤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别离之情的感怀。诗中提到的罗巾血迹象征着悲伤和痛苦,使人不禁感叹离别之苦。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和美好的向往。庭花凋零、檐雨哭泣,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与明亮的灯光形成对比。灯光的明亮象征着希望和温暖,与离别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希望保持心灵的纯洁和冰霜一样的洁净,共同保护这份纯洁的美好。

最后,诗词中表达了一种终结和解脱的意味。不再做梦,停止痛苦的离别之情,收起写满忧愁的书籍,解开额头的忧结,表明作者希望抛开忧伤,解脱离别的痛苦,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线索,以描绘景象和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纯洁美好的追求,表达了对离别痛苦的反思以及对心灵解脱的渴望。

千秋岁读音参考

qiān qiū suì
千秋岁

xiū jiē mó zhé.
休嗟磨折。
kàn qǔ luó jīn xuè.
看取罗巾血。
yīn qín qiě huà jīng nián bié.
殷勤且话经年别。
tíng huā fān chàng wàng, yán yǔ tóng wū yè.
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
míng bàn miè.
明半灭。
dēng guāng yè yè duō rú yuè.
灯光夜夜多如月。
wú fù shāng lí quē.
无复伤离缺。
gòng bǎo bīng shuāng jié.
共保冰霜洁。
bù duàn mèng, cóng jīn xiē.
不断梦,从今歇。
shōu huí shū shàng xù, jiě jǐn méi tóu jié.
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
yóu wèi jué.
犹未绝。
jīn huī fàn chù yīng néng xuě.
金徽泛处应能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李之仪诗文推荐

收尽微风不见江,分明天水共澄光。由来好处输闲地,堪叹人生有底忙。心既远,味偏长,须知粗布胜无裳。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为爱梅花如粉面。天与功夫,不似人间见。几度拈来亲比看。功夫却是花枝浅。觅得归来临几砚。尽日相看,默默情无限。更不嗅时须百遍。分明销得人肠断。

昨日霜风入绛帷,曲房深院绣帘垂。屏风几曲画生枝。酒韵渐浓欢渐密,罗衣初试漏初迟。已凉天气未寒时。

雨暗轩窗昼易昏。强敧纤手浴金盆。却因凉思谢飞蚊。酒量羡君如鹄举,寒乡怜我似鸱蹲。由来同是一乾坤。

九十日春都过了,寻常偶到江皋。水容山态两相饶。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莺声犹似耳边娇。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

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无复伤离缺。共保冰霜洁。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

霜压晓,月收阴。斗寒深。看尽灯花金鸭冷,卷残衾。卯酒从谁细酌,余香无计重寻。空把夜来相见梦,写文琴。

以三阕见寄,辄次其韵坐久灯花开尽,暗惊风叶,初报霜寒。冉冉年华催暮,颜色非丹。搅回砀、蛩吟似织,留恨意、月彩如摊。惨无欢。篆烟萦素,空转雕盘。何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