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máojiàn

食毛践土

拼音 shí máo jiàn tǔ 怎么读

注音 ㄕˊ ㄇㄠˊ ㄐㄧㄢˋ ㄊㄨˇ

繁体 食毛踐土

感情 中性

食毛践土的意思

折叠展开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
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感戴恩德。

例子食毛践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乱颂扬。(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食毛践土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语本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居住的地方,饮食的东西皆为国君所有。为古代帝王君临天下,臣民感戴君恩的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甲食毛践土,已三十余年,当吴三桂拒命之时,彼已手戮桂玉,断不得称楚之三户。”《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做百姓的食毛践土,连国课都要欠起来不还,这还了得吗!”

食毛践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í,sì,yì), 食部,共9画

㈠ 食 [ shí ]

①. 吃。 如: 食肉。食欲。

②. 吃的东西。 如: 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③. 俸禄。 如: “君子谋道不谋食”。

④.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 如: 日食。月食。

㈡ 食 [ sì ]

①. 拿东西给人吃。 如: 食母(乳母)。

㈢ 食 [ yì ]

①. 用于人名。 如: 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读音(máo), 毛部,共4画

①.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如: 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②.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 如: 不毛之地。

③. 衣物上的霉菌。 如: 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④. 粗糙,没有加工的。 如: 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⑤. 不是纯净的。 如: 毛利。毛重。

⑥. 行动急躁。 如: 毛躁。

⑦.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 如: 把他吓毛了。

⑧. 小。 如: 毛病。毛孩子。毛毛雨。

⑨. 货币贬值。 如: 钱毛了。

⑩.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 如: 两毛钱。

⑪. 姓。

读音(jiàn), 足部,共12画

①. 踩,踏。 如: 践踏。践履。作践。

②. 履行,实行。 如: 践行。实践。

③. 陈列整齐。

④.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如: 践祚。践极(皇帝即位)。

⑤. 古同“剪”,灭除。

⑥. 古同“浅”,浅陋。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①.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 如: 土壤。黄土。

②. 疆域。 如: 国土。领土。

③. 本地的,地方性的。 如: 故土。

④.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 如: 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⑤. 不合潮流。 如: 土气。

⑥. 未熬制的鸦片。 如: 烟土。

⑦.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⑧.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 如: 土族。

⑨. 姓。

食毛践土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