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ánlóng

蟠龙踞虎

拼音 pán lóng jù hǔ 怎么读

注音 ㄆㄢˊ ㄌㄨㄥˊ ㄐㄩˋ ㄏㄨˇ

繁体 蟠龍踞虎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龙蟠虎踞 蟠龙卧虎

蟠龙踞虎的意思

折叠展开

踞:蹲或坐。
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地势险要。

蟠龙踞虎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龙蟠虎踞”。见“龙蟠虎踞”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龙蟠虎踞”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龙蟠虎踞”典源作“龙盘虎踞”。“龙蟠虎踞”形容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著。汉朝时的鲁恭王得到一块文木,中山王刘胜替这块文木写了一篇〈文木赋〉,用“龙蟠虎踞”来形容文木的美姿,就像神龙盘曲、猛虎蹲坐。又根据晋朝张勃《吴录》的记载,东汉末年刘备曾经派遣诸葛亮到金陵(今南京)。诸葛亮到了南京后,看到那里的地势,东边有座像巨龙盘曲的钟山,西边是像猛虎蹲坐的石头城,地势雄伟险要。他称赞南京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所以后世常用“龙蟠虎踞”这句成语来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书证】

  • 01.宋・曾寓轩〈沁园春・运在东南〉词:“运在东南,千古金陵,帝王旧州。看地雄江左,蟠龙踞虎,事专阃外,缓带轻裘。”
  • 02.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蟠龙踞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pán), 虫部,共18画

①. 屈曲,环绕,盘伏。 如: 蟠蜿。蟠萦。蟠结。蟠踞(亦作“蟠据”)。蟠道。蟠龙。蟠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蟠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蟠虎踞。

读音(lóng), 龙部,共5画

①.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如: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②.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如: 恐龙。

③.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如: 龙颜。龙体。龙袍。

④. 姓。

读音(jù), 足部,共15画

①. 蹲,坐。 如: 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险要)。踞坐。箕踞(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

②. 占据。 如: 踞守。盘踞(亦作“盘据”)。雄踞一方。

读音(hǔ), 虍部,共8画

①.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如: 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②. 勇猛、威武。 如: 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③. 古同“唬”,威吓。

④. 古同“琥”,琥珀。

蟠龙踞虎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