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chuán

名不虚传

拼音 míng bù xū chuán 怎么读

注音 ㄇㄧㄥˊ ㄅㄨˋ ㄒㄩ ㄔㄨㄢˊ

繁体 名不虛傳

感情 褒义

近义词 名副其实

反义词 徒有虚名

名不虚传的意思

折叠展开

虚:不真实。
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宋・华岳《白面渡》诗)

正音”,读作“chuán”,不能读作“zhuàn”。

辨析名不虚传”与“名副其实”有别:“名不虚传”的“”专指“名声”;不指“名称”。“名副其实”的“”可指名声;也可指名称。

歇后语 1. 华佗行医 —— 名不虚传
2. 王麻子的剪刀 —— 名不虚传

谜语 确有其人 (谜底:名不虚传)

名不虚传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名声与实际相符,而非徒有虚名。※◎语或本《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名副其实

【典源】

《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

[1]曰:「吾尝过 [2],其俗 [3]率多暴桀子弟,与 [4]殊。问其故,曰:『 [5]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注解

[1]太史公:指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时人。生于龙门,年轻时游历宇内,四十二岁继承父亲司马谈为太史令,并承遗命著述。因辩护李陵降匈奴事,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后为中书令,完成《史记》,为纪传体之祖,亦为通史著作之祖。

[2]薛:春秋时国名,地约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3]闾里:乡里。

[4]邹、鲁:邹,春秋时邾国,地约在今山东省邹县,战国时改为邹,为楚所灭。鲁,周朝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地约在今山东省滋阳县、江苏省沛县及安徽省泗县一带,以曲阜为国都,后为楚国所灭。

[5]孟尝君:指田文,战国时齐之公族,生卒年不详。相齐,封于薛,孟尝君为其称号。好养贤士,食客数千人。※

《史记・卷一二四・游侠列传・序》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 [1],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注解

[1]絜:音jié,通“”,清明、清廉。

【典故】

“名不虚传”原作“名不虚”。战国时,齐国公子孟尝君爱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在他担任上卿时,受封古代薛国之地,约在今山东省滕县附近。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曾在孟尝君的传记后写下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己曾经到过薛地,发现这个地方的人比较凶悍、残暴,和附近邹、鲁地方的人不一样。问了人,才知道原来这是因为孟尝君喜欢养士,许多人慕名而来,移居的人数约有六万多户,结果使得薛地龙蛇杂处。可见他果真是与传说中爱好宾客的名声相符,司马迁因此说“名不虚矣”!典源又见《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内容则是表述自汉朝建立以来,有不少知名的侠义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们虽然经常违背法律的规范,但因为廉节、有义气,又懂得谦让,因而赢得世人的称颂,绝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为他们立传。文中也用了“名不虚立”之语。后来“名不虚传”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名声与实际相符,而非徒有虚名。

【书证】

  • 01.宋・华岳〈白面渡〉诗:“系舡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只恐当年溪上女,浣纱时节懒匀红。”
  • 02.《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果然标致,名不虚传!几时再得见见,看个仔细便好。”
  • 03.《红楼梦》第二八回:“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
  • 04.《荡寇志》第五五回:“花荣那厮端的好箭,名不虚传。此人不除,将来阵上好生不便。”
  • 05.《三侠五义》第八五回:“怪不得人称翻江鼠,果然水势精通,名不虚传!”
  •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久闻扬州的盐商阔绰,今日到了此地,方才知道是名不虚传。”

【用法】

语义名声与实际相符,而非徒有虚名。褒义。

类别用在“名实相符”的表述上。

例句

故宫博物院果真是名不虚传的文化宝库。

阿里山云海为台湾名景之首,真是名不虚传

久闻她的琴艺非凡,今日亲自聆听,果真名不虚传

久闻“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到桂林一游,果然名不虚传

这家餐馆口碑甚佳,今日前来饱餐一顿,果然是名不虚传

眼前的一座座冰雕,巧夺天工,北海道雪祭确实名不虚传

这座峡谷的风光,名闻遐迩,今日来游,气势磅薄,果然名不虚传

云门舞集的舞艺出神入化,今天亲眼目睹,果然名不虚传,让人佩服。

金门高粱酒名闻遐迩,我就只饮一小杯,已觉香气扑鼻,味道醇正,的确是名不虚传

【辨识】

同义“名不虚传”及“名副其实”都有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的意思。

异义“名不虚传”专用于好名声;“名副其实”适用范围较广,好坏名声皆可用。

例句
名不虚传名副其实例句
金门高粱酒名闻遐迩,我就只饮一小杯,已觉香气扑鼻,味道醇正,的确是名不虚传
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守财奴,这样富有,却还要苛扣佣人的工钱。

名不虚传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e true to its fame
  2. 名実ともにそなわる,名実相伴っている,評判にたがわない
  3. заслуженная репутáция

名不虚传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ng), 口部,共6画

①. 人或事物的称谓。 如: 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②. 起名字。 如: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③.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 如: 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④. 叫出,说出。 如: 不可名状。

⑤. 声誉。 如: 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⑥.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 如: 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⑦. 占有。 如: 不名一文。

⑧. 量词,用于人。 如: 三名工人。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xū), 虍部,共11画

①. 空。 如: 虚无。虚实。虚度。虚名。虚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虚。乘虚而入。

②. 不真实的。 如: 虚伪。虚假(jiǎ)。虚妄。虚惊。虚夸。虚构。虚传。虚张声势。

③. 内心怯懦。 如: 做贼心虚。

④. 不自满。 如: 虚心。谦虚。虚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⑤. 抽象的。 如: 虚词。

⑥. 衰弱。 如: 虚弱。虚胖。虚汗。虚脱。气虚。血虚。

⑦.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⑧. 同“墟”,大丘。

⑨. 同“圩”,集市。

读音(chuán,zhuàn), 人部,共6画

㈠ 传 [ chuán ]

①. 转(zhuǎn )授,递。 如: 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②. 推广,散布。 如: 宣传。流传。传名。传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㈡ 传 [ zhuàn ]

①. 解说经义的文字。 如: 经传。《左传》。

②.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 如: 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③.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 如: 《水浒传》。

④.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 如: 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名不虚传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