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

力不副心

拼音 lì bù fù xīn 怎么读

注音 ㄌㄧˋ ㄅㄨˋ ㄈㄨˋ ㄒㄧㄣ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力不从心 力不从愿

反义词 得心应手

力不副心的意思

折叠展开

副:符合。
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出处唐・无名氏《阴德传・韦判官》:“何幸明灵俯降,但揣微贱,力不副心,荀可施于区区,敢不从命。”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辞。

力不副心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力不从心”。见“力不从心”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力不从心”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力不从心”是一种心里想做,却气力不足的情况。在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曾用到此言。东汉时,班超受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平定与安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让他们归顺汉朝。由于对国家有极大的贡献,皇帝便赐他做西域都护,还封他为定远侯,让他驻守在西域,维系边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尽忠职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于是上书皇帝,希望能让他回乡养老。但一等三年都没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于是写了一封信,帮哥哥向皇帝求情,说班超在西域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现在七十岁了,年老多病,体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还要借助拐扙。虽然很想替国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后一刻,但现在身体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敌人突然发生叛变,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动乱。到时不但对国家会有极大的伤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会付诸流水。班昭恳求皇帝让哥哥回国,不要让他就这样老死异乡。信的内容处处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动,下诏让班超回国,而班超在回到洛阳一个月后就病逝了。这里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气力,不能从心”。另外在《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也提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复兴汉室,西域各小国都来归附,希望能得到保护,避免被他国并吞。但等了许久都没看到汉室派兵过来,非常著急,鄯善国的国王就写信给汉光武帝,说明汉帝国再不派兵前来,就只好去依附你们的敌人-匈奴了。汉帝鉴于国内局势刚刚稳定下来,短期之内无法派兵到西域保护这些国家,于是便回复说:“我们目前无法派兵前去,你们有归附汉帝国的心,但力量上无法达到的话,就请你们自行去依附其他国家吧!”这些小国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这里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从心”。后来就演变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指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

【书证】

  • 01.《太平广记・卷一二三・韦判官》引《阴德传》:“但揣微贱,力不副心,苟可施于区区,敢不从命。”
  • 02.宋・欧阳修〈苏子美论书〉:“苏子美喜论用笔,而书字不迨其所论,岂其力不副其心邪?”

力不副心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bility not equal to one's ambition(in way over one's head)

力不副心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ì), 力部,共2画

①.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 如: 力气。力量。

②. 一切事物的效能。 如: 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③.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 如: 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④. 用极大的力量。 如: 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⑤. 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fù,pì), 刀部,共11画

㈠ 副 [ fù ]

①. 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 如: 副职。副手。副官。副使。

②. 附带的,次要的。 如: 副业。副品。副食。副刊。副歌。副产品。副作用。

③. 相配,相称(chèn )。 如: 名实相副。其实难副。

④. 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手套”,“全~武装”;b.指态度,如“一~笑脸”)。

㈡ 副 [ pì ]

①. 剖开,裂开。 如: “不坼不副”。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①.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如: 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②. 中央,枢纽,主要的。 如: 心腹。中心。

③.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如: 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力不副心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