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xīn

力不从心

拼音 lì bù cóng xīn 怎么读

注音 ㄌㄧˋ ㄅㄨˋ ㄘㄨㄥˊ ㄒㄧㄣ

繁体 力不從心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无能为力 心有余而力不足

反义词 得心应手 力所能及

力不从心的意思

折叠展开

力:力量;能力;从:依从;顺从。
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地。”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辞。

例子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争阅历和知识能力,担当编选陈毅同志诗词的工作确是力不从心(张茜《陈毅诗词选集 序言》)

正音”,读作“bù”,不能读作“bú”。

辨析力不从心”和“无能为力”都可表示没有力量或力量不够。但“力不从心”偏重指虽然心里想做;可力量不够;“无能为力”没有心里想做这层意思。

歇后语 一个蚂蚁搬泰山 —— 力不从心

谜语 怒误作努 (谜底:力不从心)

故事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力不从心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语或本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

【典源】

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据《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引)

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1]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2],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3]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注解

[1]卿大夫:卿和大夫。后泛指贵族。

[2]卒暴:突然发生的暴动。卒,音,突然。

[3]弃:同“” ※

《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

二十一年冬,车师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天子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是时贤自负兵强,欲并兼西域,攻击益甚。诸国闻都护不出,而侍子皆还,大忧恐,乃与敦煌太守檄,愿留侍子以示莎车,言侍子见留,都护寻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状闻,天子许之。二十二年,贤知都护不至,遂遗鄯善王安书,令绝通汉道。安不纳而杀其使。贤大怒,发兵攻鄯善。安迎战,兵败,亡入山中。贤杀略千余人而去。其冬,贤复攻杀龟兹王,遂兼其国。鄯善、焉耆诸国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归。鄯善王上书,愿复遣子入侍,更请都护。都护不出,诚迫于匈奴。天子报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于是鄯善、车师复

【典故】

力不从心”是一种心里想做,却气力不足的情况。在汉・班昭〈为兄超求代疏〉曾用到此言。东汉时,班超受皇帝之命出使西域,平定与安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让他们归顺汉朝。由于对国家有极大的贡献,皇帝便赐他做西域都护,还封他为定远侯,让他驻守在西域,维系边界的和平。班超因此在西域一待就是三十年,一直是尽忠职守,但是到了晚年,非常想家,于是上书皇帝,希望能让他回乡养老。但一等三年都没有回音,他的妹妹班昭于是写了一封信,帮哥哥向皇帝求情,说班超在西域为朝廷效命了三十年,现在七十岁了,年老多病,体力大不如前,眼睛、耳朵都不管用了,走路还要借助拐扙。虽然很想替国家效力到生命中最后一刻,但现在身体如此衰弱,如果哪天敌人突然发生叛变,他就算有心,力量也不足以平定动乱。到时不但对国家会有极大的伤害,群臣之前的努力也会付诸流水。班昭恳求皇帝让哥哥回国,不要让他就这样老死异乡。信的内容处处流露出深厚的兄妹之情,皇帝看了大受感动,下诏让班超回国,而班超在回到洛阳一个月后就病逝了。这里的原文就用了“超之气力,不能从心”。另外在《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也提到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复兴汉室,西域各小国都来归附,希望能得到保护,避免被他国并吞。但等了许久都没看到汉室派兵过来,非常著急,鄯善国的国王就写信给汉光武帝,说明汉帝国再不派兵前来,就只好去依附你们的敌人-匈奴了。汉帝鉴于国内局势刚刚稳定下来,短期之内无法派兵到西域保护这些国家,于是便回复说:“我们目前无法派兵前去,你们有归附汉帝国的心,但力量上无法达到的话,就请你们自行去依附其他国家吧!”这些小国就只好去依附匈奴了。这里的原文用的就是“力不从心”。后来就演变成为一句成语,用来指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

【书证】

  • 01.《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 02.《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京师士众,未习军旅,虽皆义勇,力不从心。”
  • 03.《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只是小娘子千金声价,小可家贫力薄,如何摆布,也是力不从心了。”
  • 04.《东周列国志》第二八回:“万一力不从心,惟有一死,以谢先君而已。”
  • 05.《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无奈溥四爷提笔在手,欲写而力不从心,半天画了两画,一个『丽』字写了写不对。”
  •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弓兵伺候了老爷十年多,老爷平日待我们十分恩厚;不过,缺苦官穷,有心要调剂我们,也力不从心罢了。”

【用法】

语义心里想做某事,力量却无法达到。

类别用在“能力不足”的表述上。

例句

真抱歉!不是不肯帮忙,实在力不从心

他想把儿子送出国留学,但实在力不从心

对我来说,编辑辞典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

大概是上了年纪,爬起楼来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年纪渐大,要做的事还很多,但常感到力不从心

这个单位弊病沉疴已久,改革起来令我觉得力不从心

火灾发生时,我心里知道要赶快跑,但是我就是力不从心

大概因为上半场太激烈了,以致下半场时,双方踢球都已力不从心

每个人身体都要健壮,否则要拚远大前途时,只得感叹力不从心了。

古人说:“近来懒上楼。”我这才领略,原来那是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力不从心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rength not equal to the will
  2. 力及ばず
  3. есть желáние,да сил нет
  4. malgré sa bonne vollonté,ne pouvoir accomplir ce qu'on voudrait

力不从心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ì), 力部,共2画

①.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 如: 力气。力量。

②. 一切事物的效能。 如: 视力。生产力。控制力。

③.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 如: 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④. 用极大的力量。 如: 尽力。力挫。力挽狂澜。

⑤. 姓。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cóng,zòng), 人部,共4画

①. 跟随。 如: 愿从其后。

②. 依顺。 如: 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③. 采取,按照。 如: 从优。

④. 从事;参加。 如: 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⑤. 由,自。 如: 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⑥. 跟随的人。 如: 侍从。仆从。

⑦.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如: 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

⑧. 次要的。 如: 主从。从犯。

⑨.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

⑩. 姓。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①.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 如: 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②. 中央,枢纽,主要的。 如: 心腹。中心。

③.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 如: 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力不从心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