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

一触即发

拼音 yī chù jí fā 怎么读

注音 ㄧ ㄔㄨˋ ㄐㄧˊ ㄈㄚ

繁体 一觸即發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箭在弦上 剑拔弩张 千钧一发

反义词 相安无事 引而不发

一触即发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触:碰。
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宋・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例子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

正音”,读作“fā”,不能读作“fà”。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一触即发”和“剑拔弩张”都形容事态发展紧张;有时可以通用或连用。但“剑拔弩张”形容书法雄健或气势逼人;“一触即发”不能。

歇后语 1. 上了弦的箭 —— 一触即发
2. 眼前埋地雷 —— 一触即发

谜语 1.(谜底:一触即发)
2. 摸头 (谜底:一触即发)
3. 水雷 (谜底:一触即发)
4. 枪弹上膛 (谜底:一触即发)

一触即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一经触动就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语或本明・李开先〈原性堂记〉。后用“一触即发”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剑拔弩张

【典源】

※明・李开先[1]〈原性堂记〉(据《李中麓闲居集》卷一一引)

近城园有一堂,已名之曰“面山”矣。客有过而谓予,何不改称“原性”。[2]有感于[3],而欣然即[4]其旧名。予方有意,触而即发,不知客何所见,适投其机乎?

注解

[1]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东章丘人。他前后做官十几年,罢官还乡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

[2]怆然:悲伤哀痛的样子。

[3]前事:指与张龙湖二十余年前谈话的事。张氏是个理学家,为文多谈原命与原性,他与李开先执手独处时,谈到“”与“”,前人所论均不够深入,其时能论者,非张氏即李氏也,并勉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铭记在心。

[4]易:改变。

【典故】

“一触即发”典源作“触而即发”。指一经触动而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多用于感情方面。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东章丘人。他前后做官十几年,罢官还乡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张氏曾私下托付他,将毕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传世下去。二十几年来,他谨记于心。后来,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闲居集・原性堂记》中记载:他有一间本来名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来访的客人问他,为何不改称“原性”?李开先一听,有感于和张龙湖的往事,于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后来“一触即发”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

【用法】

语义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

类别用在“危急紧迫”的表述上。

例句

这场贸易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波斯湾战争一触即发,真叫人担心。

抗议现场大有一触即发,酿成流血事件的可能。

两国各在边境上部署重兵,形势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低价促销的风暴一触即发,各通路商已做好不惜成本的准备。

【辨识】

同义“一触即发”及“剑拔弩张”都可用来形容形势非常紧张。

异义“一触即发”冲突随时会发生,侧重于形容局势的紧绷;“剑拔弩张”已在备战状态,侧重于形容气势的逼人。

例句
一触即发剑拔弩张例句
这场贸易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地对峙著,谁也不肯先让步。

一触即发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eady to be set off at a touch
  2. 一触即発(いっしょくそくはつ)
  3. взорвáться от одного неосторожного толчкá
  4. danger imminent de guerre,de conflit(être sur le point d'éclater au moindre choc)

一触即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chù), 角部,共13画

①. 抵、顶。 如: 抵触。“羝羊触藩,赢其角”。

②. 碰,撞。 如: 触礁。触电。触动。触摸。触发。触犯。触怒。

③. 遇着。 如: 接触。触觉(jué)。触目惊心。触角(jiǎo)。触景生情。触类旁通。

④.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 如: 感触。忽有所触。

读音(jí), 卩部,共7画

①. 就是。 如: 知识即力量。

②. 当时或当地。 如: 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兴(xìng )。

③. 就,便。 如: 黎明即起。

④. 假如,倘若。 如: 即使。即便(biàn )。即或。即令。

⑤. 靠近。 如: 不即不离。

⑥. 到,开始从事。 如: 即位。

读音(fā,fà), 又部,共5画

㈠ 发 [ fā ]

①. 交付,送出。 如: 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②. 放,射。 如: 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③. 表达,阐述。 如: 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④. 散开,分散。 如: 发散。

⑤. 开展,张大,扩大。 如: 发展。发扬。

⑥. 打开,揭露。 如: 发现。发掘。

⑦. 产生,出现。 如: 发生。发愤。奋发。

⑧.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 如: 发面。

⑨. 显现,显出。 如: 发病。发抖。发憷。

⑩. 开始动作。 如: 发动。

⑪. 引起,开启。 如: 启发。发人深省。

⑫. 公布,宣布。 如: 发布。发号施令。

⑬.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㈡ 发 [ fà ]

①.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 如: 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一触即发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