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àotōng

一窍不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怎么读

注音 ㄧ ㄑㄧㄠˋ ㄅㄨˋ ㄊㄨㄥ

繁体 一竅不通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蒙昧无知 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词 无所不知 全知全能

一窍不通的意思

折叠展开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虽然他是一窍不通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茅盾《子夜》六)

正音”,读作“qiào”,不能读作“qiǎo”。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一窍不通”和“一无所知”。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但“一窍不通”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歇后语 1. 十窍通九窍 —— 一窍不通
2. 大杆杖吹火 —— 一窍不通
3. 扁担吹火 —— 一窍不通
4. 眼瞎耳聋鼻塞嘴哑 —— 一窍不通

谜语 1. 十孔九漏 (谜底:一窍不通)
2. 半边鼻塞 (谜底:一窍不通)

故事 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杀害忠臣梅伯,大臣比干极力劝谏商纣王不要错杀无辜。商纣王却把比干杀了,挖出他的心看有几窍。孔子评说如果商纣王心窍通一窍,则就不会错杀忠臣了。

一窍不通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一个心窍都没有通。语本《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后用“一窍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一无所知”。

【典源】

《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

亡国之主一贯,天时虽异,其事虽殊,所以亡同者,乐不适也。乐不适则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为格,雕柱而桔诸侯,不适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文王貌受,以告诸侯。作为琁室,筑为顷宫,剖孕妇而观其化,[1]而视其心,[2]也。[3]闻之曰:“其[4]通,则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详。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

[2]不适:不合乎义理。

[3]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窍: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典故】

商朝末年,纣王沉溺酒色,设酒池肉林,不理朝政,杀害许多直言进谏的忠臣,导致国势危在旦夕。纣王的叔父比干,是当时的贤人,他看到纣王如此荒淫无道,十分痛心,便劝谏他力图振作,远离酒色,造福天下百姓。纣王不听,反而以贤人的心七窍皆通的传说为借口,要借比干之心来看看,便将比干处以挖心酷刑。孔子针对这段历史,很感叹地说:“纣王的心智如果有一窍可通,比干就不会死了。”由此说明,为政者如果心智昏昧不明,便是国家灭亡的主要原因。后来“一窍不通”这句成语,就从《吕氏春秋・贵直论・过理》中所载的孔子的这段话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书证】

  • 01.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阿,这老爹一窍也不通!乐歌钱是和小娘每吃酒耍子,乐人弹唱伏侍的。”
  • 02.明・张景《飞丸记》第二三出:“严家这个贱人,我到怜他温柔窈窕,将他做个媳妇,他偏一窍不通,返排出许多架子来。”
  • 03.《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
  •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譬如此刻叫我做生意,估行情,我也是一窍不通的。”
  • 05.《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数多了,自难免鱼龙混杂,贤愚不分,尽有中文一窍不通,借著游学到海外玩耍的。”

【用法】

语义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贬义。

类别用在“顽固守旧”的表述上。

例句

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

我们老董固执得一窍不通,要说服他得多费唇舌。

我看他是一窍不通才会反对,得让他知道事情有多严重。

语义比喻人对某事完全不懂。贬义。

类别用在“愚昧无知”的表述上。

例句

现代人对法律常识不能一窍不通

我是个电脑盲,对电脑一窍不通

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老王只知埋首书堆,人情交际一窍不通

我对围棋实在一窍不通,无法陪你下棋。

我对数学真是一窍不通,怎么学都学不会。

他对做家事一窍不通,连用电锅煮饭都不会。

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他说他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钢琴却弹得这么好。

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

【辨识】

同义“一窍不通”及“一无所知”都有完全不知道的意思。

异义“一窍不通”侧重于心智方面的不通达;“一无所知”侧重于对具体事实的不知情。

例句
一窍不通一无所知例句
他固执到一窍不通,简直劝不了他。
你对他一无所知,怎可放心让他负责这些事?

一窍不通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not to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2. 全然(ぜんぜん)通(つう)じない
  3. абсолютный профан(полный невежда)
  4. complètement bouché(stupide)

一窍不通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qiào), 穴部,共10画

①. 窟窿,孔洞。 如: 七窍(耳、目、口、鼻)。

②. 喻事情的关键。 如: 诀窍。窍门儿。

③. 贯通。 如: 窍窕。窍领天地。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tōng), 辵部,共10画

①.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 如: 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②. 懂得,彻底明了。 如: 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③. 传达。 如: 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

④. 往来交接。 如: 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

⑤. 普遍、全。 如: 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

⑥.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 如: 通奸。私通。

一窍不通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