𦏁
字义 反馈

𦏁

复制

ㄒㄧ

⺷部 共17画 上下结构 U+263C1
汉语字典

⺷部

17画

11画

上下结构

xi

UGTT

TGHDS

UCMH

263C1

[4311213123453534]

𦏁字概述

折叠展开

〔𦏁〕字拼音是xī 部首是⺷, 总笔画是17画。

〔𦏁〕字是上下结构

〔𦏁〕字仓颉码是TGHDS 五笔是UGTT 郑码是UCMH

〔𦏁〕字的UNICODE是263C1。 十进制为156609,UTF-32:000263c1,UTF-8:F0 A6 8F 81。

〔𦏁〕字的异体字是

𦏁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ㄒㄧ

基本解释

同“”。

𦏁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羊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77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953頁,第40

標點整理本: 第918頁,第12

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虛宜切,𡘋音犧。
說文》:气也。从兮,義聲。

又,伏羲、大皥,三皇之最先。
〇〔按〕《易・繫辭》作包犧。
釋文》云:包本又作庖。孟京作伏犧;字又作羲,孟京作戲。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傳〕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

又,姓。
風俗通》:堯卿羲仲之後。
〇〔按〕《說文》在兮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注解

〔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羊部

〔羲〕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義、兮、;、𦍌、󰓭,五行属

〔羲〕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兮,义( yì )声。本义是气。

〔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ī] ⑴ 〔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和“女娲”、“神农”并称太古的三皇。简称“羲”,如“~皇”,“~炎”(伏羲和炎帝。炎帝即神农),“~轩”(伏羲和轩辕),“~黄”(伏羲和黄帝),“~经”(即《易经》,传说《易经》八卦为伏羲所作),“~文”(伏羲和文王,传说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⑵ 〔~和〕a。“羲氏”、“和氏”,传说中掌天文历法的官吏;b。神话中驾日车的神;c。神话中太阳的母亲;d。中国汉代王莽时所设官名。⑶ 姓。

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𦏁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許羈切頁碼151頁,第8

𦏡

異體羲、𢐱𢐯𦏁

𦏡气也。从兮義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許移反頁碼385頁,第3行,第3

𦏡气也。從兮義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許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814頁,第3許惟賢362頁,第3

𦏡气也。

段注謂气之吹噓也。按气下當有奪字。

从兮。義聲。

段注許羈切。古音在十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王莽擬《大誥》用此字為語助詞。

惟王莽擬《大誥》中用此字為語助詞,與「气也」之訓合。

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0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398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08頁
4說文校箋第198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188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67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8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699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986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20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196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155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080頁【補遺】第16748頁
14通訓定聲第1914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06頁【崇文】第1621頁
16說文句讀第600頁
17章授筆記第204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87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