𣻎
字义 反馈

𣻎

复制

kòu ㄎㄡˋ

氵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23ECE
汉语字典

氵部

14画

11画

左右结构

kou

kòu

IPFT

EJMK

VWRM

23ECE

[44144511353134]

𣻎字概述

折叠展开

〔𣻎〕字拼音是kòu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4画。

〔𣻎〕字是左右结构

〔𣻎〕字仓颉码是EJMK 五笔是IPFT 郑码是VWRM

〔𣻎〕字的UNICODE是23ECE。 十进制为147150,UTF-32:00023ece,UTF-8:F0 A3 BB 8E。

𣻎的意思

折叠展开

𣻎

详细解释

同“”。

𣻎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643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591頁,第28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丘𠋫切,𡘋𡨥──水名。
說文》: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於河。
水經注》:𣻎水,卽溫夷之水也。
山海經》:高是之山,𣻎水出焉。

又,《廣韻》:恪𠋫切;《集韻》:墟候切,𡘋音彄──義同。

注解

𣻎〕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𣻎〕字拼音是kò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𡨥

𣻎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𣻎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𣻎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苦候切頁碼364頁,第20

異體𣻎

滱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从水寇聲。滱水卽漚夷水,幷州川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可候反頁碼893頁,第4行,第1

滱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從水寇聲。滱水即漚夷水,并州川。

鍇注臣鍇按:《漢書》:「代郡靈丘縣有滱河,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臣鍇疑即《周禮》所謂「嘔夷」也,愼云北地靈丘,葢地有改易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苦候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169頁,第2許惟賢944頁,第2

滱滱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

段注北地當作代郡。《前志》曰:代郡靈丘。今山西大同府靈邱縣東有靈丘故城。靈丘下曰:滱水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水經》曰: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東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又東過唐縣南。又東過安憙縣南。又東過安國縣北。又東過博陵縣南。又東北注於易。今直隷唐河,卽古滱水也。出大同府渾源州南。今翠屏山,卽古高氏山。東南流入靈邱縣。又東南流入直隷易州廣昌縣界。由倒馬關流入。逕完縣西北,唐縣西南界。又東南過定州。入慶都縣南界。又逕祁州南。會沙滋二水。又東北逕博野,蠡二縣南。又東北逕高陽縣東。又北逕安州東。入白洋淀。《一統志》曰:據《水經注》。葢滱水故道本由今淸苑縣東南與濡博諸水合流注易。後徙而東。不入縣境。按《前志》云入大河。有誤。大河之名亦非志所有。

从水。寇聲。

段注若侯切。四部。

滱水卽漚夷水。

段注漚當作嘔。

幷州川也。

段注《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嘔夷。鄭曰:嘔夷祁夷與。出平舒。按《前志》平舒下云: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治(治卽㶟今本作沽誤)。今出大同府廣靈縣之壷流河也。與靈丘之滱河劃然二事。班云滱河幷州川,是亦謂滱卽嘔夷。爲許所本。古寇聲,區聲同部。

滱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0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91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694頁
4說文校箋第472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34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58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68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37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1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45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83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825頁【補遺】第17641頁
14通訓定聲第140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952頁【崇文】第3805頁
16說文句讀第1538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7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13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