𢌳
字义 反馈

𢌳

复制

kuí ㄎㄨㄟˊ

廾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22333
汉语字典

廾部

7画

4画

上下结构

kui

kuí

QAJ

BT

RSE

22333

[3544132]

𢌳字概述

折叠展开

〔𢌳〕字拼音是kuí 部首是廾, 总笔画是7画。

〔𢌳〕字是上下结构

〔𢌳〕字仓颉码是BT 五笔是QAJ 郑码是RSE

〔𢌳〕字的UNICODE是22333。 十进制为140083,UTF-32:00022333,UTF-8:F0 A2 8C B3。

𢌳的意思

折叠展开

𢌳

详细解释

拼音kuí。弓箭和刀子用于手持的部位。

𢌳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廾部

武英殿刻本: 第847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353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297頁,第15

唐韻》:渠追切;《集韻》:渠切,𡘋音逵。
說文》:持弩拊也。

注解

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廾部

𢌳〕字拼音是kuí,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廾

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𢌳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𢌳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渠追切頁碼80頁,第4

𢌳

𢌳持弩拊。从𠬞𠕎。讀若逵。

鉉注臣鉉等曰:从𠕎未詳。

附注按:甲骨文像雙手持肉饋贈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權雖反頁碼222頁,第4行,第2

𢌳持弩拊。從𠬞、肉。讀若逵。

鍇注臣鍇曰:「肉非聲,疑󰣌誤。《春秋左傳》曰:『王孫燕奔頯。』黃氏頯字從此。」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渠追切古音第三部頁碼415頁,第2許惟賢187頁,第4

𢌳持弩拊。

段注凡弓刀把処皆曰拊。今《攷工記・弓人》作柎。从木。

从廾。肉聲。

段注按肉聲故讀如逵逵古音同仇《足部》䟸,《頁部》頯皆讀如仇也。小徐云:肉非聲。大徐徑刪聲字。誤矣,古音在三部今渠追切

讀若逵。

𢌳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59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226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179頁
4說文校箋第110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104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36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63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47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4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65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110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817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3237頁【補遺】第16476頁
14通訓定聲第114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227頁【崇文】第905頁
16說文句讀第314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19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284頁,第6字

𢌳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𢌳(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𢌳(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𢌳(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𢌳(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𢌳(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