𠒧
字义 反馈

𠒧

复制

ㄅㄛˊ

儿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204A7
汉语字典

儿部

14画

12画

上下结构

bo

GMIQ

DBHU

FLLR

204A7

[12523412523435]

𠒧字概述

折叠展开

〔𠒧〕字拼音是bó 部首是儿, 总笔画是14画。

〔𠒧〕字是上下结构

〔𠒧〕字仓颉码是DBHU 五笔是GMIQ 郑码是FLLR

〔𠒧〕字的UNICODE是204A7。 十进制为132263,UTF-32:000204a7,UTF-8:F0 A0 92 A7。

〔𠒧〕字的异体字是

𠒧的意思

折叠展开

𠒧

详细解释

同“”。

𠒧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儿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25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52頁,第17

字彙補》同「僰」。見《說文長箋》。

注解

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儿部

𠒧〕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棘、儿

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𠒧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蒲北切頁碼265頁,第21

異體𠒧𠍷

僰犍爲蠻夷。从人棘聲。

附注按:金文僰字像人在荊棘叢中。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朋比反頁碼683頁,第3行,第1

僰犍爲蠻夷也。從人棘聲。

鍇注臣鍇按:《禮》曰:西方曰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蒲北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532頁,第4許惟賢672頁,第5

僰楗爲蠻夷也。

段注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从木。《司馬相如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爲牂柯,楗爲二郡。按楗爲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爲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爲西南夷。故易爲棘。經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云: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爲棘也。唐初本已誤。

从人。棘聲。

段注蒲北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僰【僕】。雲、貴之間苗人。

今雲、貴之間之苗子也。

僰【僕】,雲、貴之苗人。

僰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22頁,第14字
2陳昌治本第670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509頁
4說文校箋第341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322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16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99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10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22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07頁,第26字
11標注說文第334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75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219頁【補遺】第17232頁
14通訓定聲第83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06頁【崇文】第2821頁
16說文句讀第1095頁
17章授筆記第345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430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785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