觧
笔顺 反馈

复制

jiě ㄐㄧㄝˇ jiè ㄐㄧㄝˋ xiè ㄒㄧㄝˋ

角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89E7
汉语字典

角部

13画

6画

左右结构

jie

jiě jiè xiè

QEUD 86 、 QEUH 98

NBTQ

RLUC

28251

89E7

[3535112431112] 撇、横撇/横钩、撇、横折钩、横、横、竖、点、撇、横、横、横、竖

觧字概述

折叠展开

〔觧〕字拼音是jiě,jiè,xiè 部首是角, 总笔画是13画。

〔觧〕字是左右结构

〔觧〕字仓颉码是NBTQ 五笔是QEUD 86 、 QEUH 98 四角号码是28251 郑码是RLUC

〔觧〕字的UNICODE是89E7。 十进制为35303,UTF-32:000089e7,UTF-8:E8 A7 A7。

〔觧〕字的异体字是

觧的意思

折叠展开

1jiěㄐㄧㄝˇ

基本解释

同“”。

2jièㄐㄧㄝˋ

基本解释

同“”。

3xièㄒㄧㄝˋ

基本解释

同“”。

觧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角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32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142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116頁,第12

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𡘋皆上聲。
說文》:判也。从刀判牛角。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左傳・宣四年》:宰夫解黿。
前漢・𨻰湯傳》:支解人民。〔註〕謂解𢧵其四支也。

又,《博雅》:散也。
玉篇》:緩也。
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既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
前漢・張耳陳餘傳》: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

又,《玉篇》:釋也。
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
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又,《廣韻》:脫也。
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又,《博雅》:說也。
史記・封禪書》: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註〕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又,《廣韻》:講也。一曰釋詁也。
禮・經解》〔疏〕:解者,分析之名。

又,樂曲解。
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王僧䖍啓云: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當是先詩而後聲也。

又,《字彙補》:削也。〈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又,止也。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又,開也。
後漢・耿純傳贊》:嚴城解扉。

又,達也。
莊子・秋水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

又,解構,猶閒構也。
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又,猶會合煩辱也。
淮南子・俶眞訓》:孰肯解構人閒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又,道家有尸解術。
史記・封禪書》:燕人方僊道,形解銷化。〔註〕尸解也。
問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又,梵言目帝羅,此云解脫。
荆溪淨名記》:若正用功解,可作古買切;功成日解,應作戸買切。强分二音,亦非。

又,解解,戟多之貌。揚子《𤣥》:次七,何戟解解遘。

又,《集韻》、《韻會》:下買切;《正韻》:胡買切,𡘋音蟹──義同。

又,《增韻》:物自解散也。孔安國〈尚書序〉:逃難解散。〔註〕解,音蟹。

又,《廣韻》:曉也。
禮・學記》:相說以解。〔註〕解物爲解,自解釋爲解,是相證而曉解也。〈魏志・賈詡傳〉: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問計於詡。對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註〕謂曉悟也。

又,《博雅》:跡也。
爾雅・釋獸》:𪊽,其跡解。〔註〕其跡名解。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二年》:王師軍於解。〔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又,《史記・甘茂傳》:今公與楚解口地。〔索隱〕秦地名。〔正義〕解口,猶開口也。

又,州縣名。
一統志》:春秋爲晉之解梁城,戰國屬魏,漢爲解縣,屬河東郡,五代漢始置解州,治解縣,元屬平陽路,明因之。

又,姓。
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又,複姓。
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後攺爲解氏。

又,《說文》:解廌,獸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註〕解似鹿,一角,一名神羊。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唐御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觸邪也。
晉書・輿服志》作獬豸。王充《論衡》作觟𧣾

又,與嶰通。嶰谷,谷名。
前漢・律歷志》: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脫也。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

又,與澥通。
前漢・揚雄傳》:江湖之雀,勃解之鳥。

又,與蟹同。
呂覽・恃君篇》:大解陵魚,大人之居。
山海經》作大蟹。

又,《唐韻》:尸賣切;《集韻》、《韻會》:下解切,𡘋蟹去聲──亦判也、散也、曉也、獸也、地名也。

又,《玉篇》:接中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茭解,中有變焉,故挍。〔註〕茭,弓檠也。茭解,謂接中也。

又,支節也。
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師古註〕解,支節也。

又,與懈同。
詩・大雅》:不解于位。〔註〕解,怠惰也。
禮・月令》:民氣解惰。

又,與邂同。
正字通》:解后,卽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
六書正譌》:別作邂,非。

又,《廣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正韻》:居拜切,𡘋皆去聲。
類篇》:除也。一曰聞上也。
韻會》:發也。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又,《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
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又,《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
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皆此音。
韻會》:讀若懈,非。

又,與廨同。
玉篇》:署也。
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左思〈吳都賦〉:解署綦布。〔註〕言非一也。

又,《集韻》:口賣切,楷去聲──解垢,詭曲之辭。
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音義〕又音楷。

又,叶舉履切,音几。
古詩》: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又,叶居縊切,音記。
楚辭・九章》: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解;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又,叶訖力切,音棘。
詩・魯頌》: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又,叶舉下切,嘉上聲。僧皎然〈題毗沙天王像〉: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

俗書正誤》:解从刀牛。俗从羊作觧,非。

注解

〔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角部

〔解〕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iě、jiè、xi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角、𭷔,五行属

〔解〕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是分解牛,后泛指剖开。

〔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ě] ⑴ 剖开,分开⑵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⑶ 除去,除,废除,停止⑷ 溶化⑸ 讲明白,分析说明⑹ 懂,明白⑺ 调和,处理⑻ 高兴,开心⑼ 排泄⑽ 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⑾ 演算方程式⑿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进学解》。 [jiè] ⑴ 发送。⑵ 押送财物或犯人 [xiè] ⑴ 古同“懈”,松弛,懈怠。⑵ 古同“邂”,邂逅。⑶ 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⑷ 〔~湖〕湖名,在中国山西省。⑸ 姓。

觧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觧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觧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oosen, unfasten, untie; exp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