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ㄨˇ

夕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821E
汉语字典

夕部

14画

11画

上下结构

wu

形声字

RLGH 86 、 TGLG 98

OTNIQ

MARM

80251

5294

4672

821E

[31122221354152] 撇、横、横、竖、竖、竖、竖、横、撇、横撇/横钩、点、横、撇折、竖

舞字概述

折叠展开

〔舞〕字拼音是wǔ 部首是夕, 总笔画是14画。

〔舞〕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水。

〔舞〕字仓颉码是OTNIQ 五笔是RLGH 86 、 TGLG 98 四角号码是80251 郑码是MARM 中文电码是5294 区位码是4672

〔舞〕字的UNICODE是821E。 十进制为33310,UTF-32:0000821e,UTF-8:E8 88 9E。

〔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舞〕字的异体字是

舞的笔顺

折叠展开

舞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ㄨˇ

基本解释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

耍弄。~弊。~文弄墨。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舛( chuǎn ),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同本义dance

舞,动其容也。 —— 《礼记·乐记》乐容曰舞 —— 蔡邕《月令章句》

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3.钟体的顶部top of a clock

钲上谓之舞。 —— 《考工记·凫氏》

动词

1.跳舞dance

请以剑舞。 —— 《史记·项羽本纪》项庄拔剑舞。项伯亦拔剑起舞。留连戏蝶时时舞。 ——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2.摇动 brandish。如:手舞双刀。

3.玩弄play

舞智以御人。 —— 《史记·张汤列传》

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4.鼓舞,振奋inspire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 —— 柳宗元《敌戒》

5.戏弄 make fun of。如:舞旋(耍弄;折腾)

6.〈方〉∶作,搞do

这事就舞起来了。 —— 《儒林外史》

7.弄,抚弄stroke; fondle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 《儒林外史》

ㄨˇ

详细解释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

《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

1.表演舞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耍动、挥动。

《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舞剑、手舞足蹈。

3.飞扬、飞翔。

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卖弄、玩弄。

《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舞文弄墨。

5.搞、弄、忙。

《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ㄨˇ

详细解释

1.跳舞。

舞伴、载歌载舞。

2.舞蹈。

民族舞、交际舞、歌舞表演。

3.手持某种道具或器械舞蹈。

舞龙灯、舞剑。

4.挥动;飘动。

挥舞锄头、张牙舞爪、彩旗飞舞。

5.玩弄;耍弄。

舞文弄墨、舞弊。

6.姓。

舞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舛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1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008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977頁,第25

古文: 𦐀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𡘋音武。
說文》:舞樂也。
玉篇》:足相背也。
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又,鍾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又,變弄也。
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舞師。

又,地名。
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
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又,姓。

注解

〔舞〕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舛部

〔舞〕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舛,五行属

〔舞〕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舛( chuǎn ),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是舞蹈。

〔舞〕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wǔ] ⑴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⑵ 耍弄

舞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舞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舞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文撫切頁碼174頁,第9

𦨅

異體

𦨅樂也。㒳足相背,从舛𣞤聲。

𦏶

異體𦐀

𦏶古文舞从𦏲、兦。

附注徐鍇繫傳作「从羽,亡聲」。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象人執物而舞之形。篆增舛,象二足……舞者手舞足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勿撫反頁碼432頁,第7行,第2

𦏶樂也。用足相背,從舛無聲。

鍇注臣鍇曰:「通論僃矣。」

反切………頁碼433頁,第1行,第1

古文舞。從羽亡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文撫切古音第五部頁碼933頁,第3許惟賢412頁,第4

𦏶樂也。用足相背。

段注說从舛之意。

从舛。𣞤聲。

段注文撫切。五部。按諸書多作儛。

古文舞。从羽亾。

段注亾聲也。《攴部》曰:𢻲,讀與撫同。然則以亾爲無也古矣。

白话解释

舞,快乐地活动手足。“舛”用两足相背的形象,表示众人一起踢踏跳跃。字形采用“舛”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这是 古文写法的“舞”字,字形采用“羽、亡”会义,表示头戴羽饰,祭祀舞蹈,悼念亡灵。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從大,手中持物,為「無」之初文。「大」為人,正像人兩手持舞具而舞的樣子。至西周後假借為有無字,故金文乃以加二腳形之「舞」()或加辵形之「?」為舞蹈字。舞蹈與腳有關,故字加腳形或從辵,構字之意相同。「?」字後世不傳。戰國文字據金文「」而省「辵」形。篆文則據金文「」之腳形及秦簡文字而成從舛、無聲之形構,為隸書及楷書字形之所本。《說文》另收有古文「」,從羽、亡聲。「羽」為鳥羽,可振示舞具;「亡」為逃亡,於此僅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在六書中,甲骨文及戰國文字字形屬於合體象形,「舞」字屬於形聲兼會意,「?」屬於形聲。

舞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46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445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349頁
4說文校箋第219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217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76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2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93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11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6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218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74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635頁【補遺】第16832頁
14通訓定聲第159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55頁【崇文】第1817頁
16說文句讀第684頁
17說文新證第47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685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550頁,第4字

舞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2. danser, brandir, danse

舞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舞(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舞(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舞(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舞(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舞(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舞(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舞(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