笍
笔顺 反馈

复制

zhuì ㄓㄨㄟˋ ruì ㄖㄨㄟˋ

⺮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7B0D
汉语字典

⺮部

10画

4画

上下结构

zhui rui

zhuì ruì

TMWU

HOB

MLOD

88227

7B0D

[3143142534] 撇、横、点、撇、横、点、竖、横折钩、撇、点

笍字概述

折叠展开

〔笍〕字拼音是zhuì,ruì 部首是⺮, 总笔画是10画。

〔笍〕字是上下结构

〔笍〕字仓颉码是HOB 五笔是TMWU 四角号码是88227 郑码是MLOD

〔笍〕字的UNICODE是7B0D。 十进制为31501,UTF-32:00007b0d,UTF-8:E7 AC 8D。

笍的意思

折叠展开

1zhuìㄓㄨㄟˋ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顶端带有针刺的马鞭。

2ruìㄖㄨㄟˋ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笍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00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878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838頁,第26

廣韻》:陟衞切;《集韻》:株衞切,𡘋音綴。
說文》:羊車騶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
玉篇》:小車具也。

又,《集韻》:女劣切──義同。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竹名。

注解

〔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笍〕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uì、ru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內

〔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uì] ⑴ 古代一种顶端带有针刺的马鞭。 [ruì]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竹。

笍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笍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笍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陟衞切頁碼145頁,第8

笍羊車騶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从竹內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徴衞反頁碼371頁,第3行,第2

笍羊車騶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從竹内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陟衞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781頁,第6許惟賢348頁,第9

笍羊車騶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

段注《金部》曰:䥍,羊車箠也。耑有鐵。匸部曰:匿讀如羊車騶箠之䥍。羊車見《考工記》。鄭曰:羊,善也。善車若今定張車。《釋名》曰:羊,祥也。祥,善也。羊車,善飾之車。今犢車是也。《馬部》曰:騶,廏御也。《月令》注曰:七騶謂趣馬。主爲諸官駕說者也。《左傳》。程鄭爲乗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羣騶知禮。按騶卽御。騶箠者,御車之馬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箴當作鍼。所謂耑有鐵可以䘏勿而㭬刺之。善飾之車駕之以犢。馳驟不揮鞭策。推用箴刺而促之。《淮南・道應訓》字作錣。高曰:策馬捶端有鐵以刺馬謂之錣。錣與笍音義皆同。

从竹。内聲。

段注陟衞切。十五部。

笍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7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385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297頁
4說文校箋第191頁,第16字
5說文考正第179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64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144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262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4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15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18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150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909頁【補遺】第16721頁
14通訓定聲第237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389頁【崇文】第1553頁
16說文句讀第578頁
17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83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467頁,第8字

笍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笍(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笍(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