稑
笔顺 反馈

复制

ㄌㄨˋ

禾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7A11
汉语字典

禾部

13画

8画

左右结构

lu

TFWF

HDGCG

MFOB

24914

7A11

[3123412134121] 撇、横、竖、撇、点、横、竖、横、撇、点、横、竖、横

稑字概述

折叠展开

〔稑〕字拼音是lù 部首是禾, 总笔画是13画。

〔稑〕字是左右结构

〔稑〕字仓颉码是HDGCG 五笔是TFWF 四角号码是24914 郑码是MFOB

〔稑〕字的UNICODE是7A11。 十进制为31249,UTF-32:00007a11,UTF-8:E7 A8 91。

〔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稑〕字的异体字是

稑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ㄨˋ

基本解释

亦作“”。后种先熟的谷物。

详细解释

后种先熟的稻谷。

《广韵•入声•屋韵》:“稑,穜稑,先种后熟曰穜;后种先熟曰稑。”《周礼•天官•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

ㄌㄨˋ

详细解释

〈书〉后种先熟的稻谷。同“”。

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周礼•天官•内宰》)。

ㄌㄨˋ

稑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44頁,第19

同文書局本: 第854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815頁,第22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𡘋音六。
說文》:疾熟也。先種後熟曰穜,後種先熟曰稑。
周禮・天官・內宰》:上春,詔王后帥六宮之人,生穜稑之種,而獻於王。

又,《集韻》或作穋。
詩・豳風》:黍稷重穋。
說文》引《》作稑。

注解

〔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稑〕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坴

〔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ù] ⑴ 亦作“穋”。后种先熟的谷物。

稑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稑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稑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力竹切頁碼228頁,第7

稑疾孰也。从禾坴聲。《詩》曰:「黍稷種稑。」

穋稑或从翏。

附注徐鍇繫傳:「穋,或从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栗菊反頁碼581頁,第3行,第1

穋疾孰也。從禾坴聲。《詩》曰:「黍稷穜稑。」

鍇注臣鍇曰:「古者,繆、穆與稑聲相亂,故秦繆公亦呼秦穆公,故稑或從翏聲。」

反切………頁碼581頁,第4行,第1

或從翏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力竹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282頁,第2許惟賢561頁,第5

穋疾孰也。

段注謂凡穀有如此者。《邠風》傳曰:先孰曰穋。《周禮・內宰》注。鄭司農云:後種先孰謂之稑。按土宜物性卽同一種而有不同。故《大司徒》必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穋之種也。

从禾。坴聲。

段注力竹切。三部。

詩曰:黍稷種稑。

段注《邠風・七月》文。按《七月》及閟宫皆作重。許種下不偁而偁於稑下。葢本作重。轉寫易之也。

稑或从翏。

段注翏聲也。今《周禮》作稑。《毛詩》作穋。

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8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572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41頁
4說文校箋第287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276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994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70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6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6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6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283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31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126頁【補遺】第17072頁
14通訓定聲第1468頁,第5字
15說文義證第601頁【崇文】第2401頁
16說文句讀第923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60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682頁,第5字

稑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rice

稑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稑(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稑(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稑(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稑(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稑(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稑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