盦
笔顺 反馈

复制

ān

皿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U+76E6
汉语字典

皿部

16画

11画

上下结构

an

ān

WYNL

OINT

ODFL

80102

4152

76E6

[3445125351125221] 撇、捺、点、横撇/横钩、横、竖、横折、撇、竖折/竖弯、横、横、竖、横折、竖、竖、横

盦字概述

折叠展开

〔盦〕字拼音是ān 部首是皿, 总笔画是16画。

〔盦〕字是上下结构

〔盦〕字仓颉码是OINT 五笔是WYNL 四角号码是80102 郑码是ODFL 中文电码是4152

〔盦〕字的UNICODE是76E6。 十进制为30438,UTF-32:000076e6,UTF-8:E7 9B A6。

〔盦〕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盦〕字的异体字是

盦的意思

折叠展开

ān

基本解释

覆盖。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

同“”(多用于人名)。

详细解释

1.器皿的盖子。

《说文解字•皿部》“”字•清•段玉裁•注:“盦,此谓器之盖也。”

2.古代用以盛食物的器皿。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古铜器》:“古器之名,则有……壶、盦、瓿。”

3.圆形的草屋。

清•徐珂《清稗类钞•孝友类•钱塘丁氏之孝友》:“既卜葬其父母于西溪而庐墓焉,乃筑风木盦以避寒暑。”

ān

详细解释

1.〈书〉古代用于盛食物的一种有盖的器皿。

2.〈书〉器皿的盖子。

3.〈书〉原指圆顶茅草屋,后泛称茅草屋。通“”。

既卜葬其父母于西溪而庐墓焉,乃筑风木盦以避寒暑(清‧徐珂《清稗类钞‧孝友类‧钱塘丁氏之孝友》)。

ān

盦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906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796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753頁,第9

唐韻》:烏合切;《集韻》:乙盍切,𡘋諳入聲。
說文》:覆𥁋也。
博古圖》:周有交虬盦,蓋鼎之𥁋也。

又,《集韻》:鄔感切,諳上聲。又,《廣韻》、《集韻𡘋烏含切,音諳──義𡘋同。

鼎文作盦。徐鉉曰:俗作罯,非。

注解

〔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盦〕字拼音是ā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酓、皿

〔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ān] ⑴ 覆盖。⑵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⑶ 同“庵”(多用于人名)。

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盦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烏合切頁碼157頁,第25

盦覆蓋也。从皿酓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罯,非是。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恩甘反頁碼399頁,第2行,第1

盦覆葢也。從皿酓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烏合切古音第七部頁碼849頁,第1許惟賢376頁,第5

盦覆葢也。

段注此與《大部》奄音義略同。此謂器之葢也。

从皿。酓聲。

段注烏合切。七部合當作舍。

盦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13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411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319頁
4說文校箋第204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196頁,第9字
6說文今釋第698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22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774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02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5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202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161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233頁【補遺】第16773頁
14通訓定聲第379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18頁【崇文】第1669頁
16說文句讀第624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21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505頁,第2字

盦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id of a caldron; Buddhist cloister
  2. récipient, conteneur, container

盦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盦(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盦(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盦(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盦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