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ㄅㄨˋ

瓦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74FF
汉语字典

瓦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bu

形声字

UKGN 86 、 UKGY 98

YRMVN

SUYS

01617

3916

7419

74FF

[414312511554]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竖提、横折弯钩/横斜钩、点

瓿字概述

折叠展开

〔瓿〕字拼音是bù 部首是瓦, 总笔画是12画。

〔瓿〕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瓿〕字仓颉码是YRMVN 五笔是UKGN 86 、 UKGY 98 四角号码是01617 郑码是SUYS 中文电码是3916 区位码是7419

〔瓿〕字的UNICODE是74FF。 十进制为29951,UTF-32:000074ff,UTF-8:E7 93 BF。

〔瓿〕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瓿〕字的异体字是

瓿的笔顺

折叠展开

瓿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ㄅㄨˋ

基本解释

〔~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器名 vase。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代。

pǒuㄆㄡˇ

详细解释

1.陶制小瓮。

《战国策•东周策》:“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瓿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

2.古代铜制器皿,圆腹、敛口、圈足,用以盛水酒。盛行于商周时期。

pǒuㄆㄡˇ

详细解释

古代一种小瓮。

酱瓿。

瓿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瓦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90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749頁,第45

標點整理本: 第702頁,第28

唐韻》:蒲口切;《集韻》:薄口切;《正韻》:普厚切,𡘋音部。
說文》:甂也。
廣韻》:瓿甊,瓦甖。
五音集韻》:瓿甊,小甖。
正韻》:甒也。甒卽罌也。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註〕瓿甊,小甖。
博雅》:瓿,缶也。又,甁也。揚子《方言》: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其中者謂之瓿甊。
戰國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醬瓿耳。〔註〕瓿,甂也。
前漢・揚雄傳》: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註〕師古曰:瓿,小甖也。

又,銅瓿,以盛醯醢臡醬。
博古圖》:周方斜瓿,肩作電形,類古文𦥔字;環腹象雷文,如盤絲髮,微起乳形,中作黃目狀。又,魚瓿,肩腹閒飾以魚形。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𡘋音扶。又,《集韻》:蒲侯切,音捊。又,《正韻》:薄胡切,音蒲──義𡘋同。

注解

〔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瓦部

〔瓿〕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咅、瓦,五行属

〔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ù] ⑴ 〔~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瓿”。⑵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瓿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蒲口切頁碼426頁,第26

瓿甂也。从瓦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盆某反頁碼1018頁,第1行,第1

瓿甂也。從瓦咅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蒲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554頁,第1許惟賢1109頁,第8

瓿甂也。

段注《玉篇》。瓿甊,小罌也。《廣韵》同。

从瓦。咅聲。

段注蒲口切。四部。

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45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8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08頁
4說文校箋第564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506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1870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3143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28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70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36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541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445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484頁【補遺】第17886頁
14通訓定聲第82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110頁【崇文】第4437頁
16說文句讀第184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04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183頁,第12字

瓿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jar, pot

瓿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瓿(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瓿(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瓿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