犦
笔顺 反馈

复制

bào ㄅㄠˋ

牛部 共19画 左右结构 U+72A6
汉语字典

牛部

19画

15画

左右结构

bao

bào

TRJI 86 、 CJAI 98

HQATE

MBOK

26599

72A6

[3121251112213424134] 撇、横、竖、提、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撇、捺、竖钩、点、提、撇、点

犦字概述

折叠展开

〔犦〕字拼音是bào 部首是牛, 总笔画是19画。

〔犦〕字是左右结构

〔犦〕字仓颉码是HQATE 五笔是TRJI 86 、 CJAI 98 四角号码是26599 郑码是MBOK

〔犦〕字的UNICODE是72A6。 十进制为29350,UTF-32:000072a6,UTF-8:E7 8A A6。

〔犦〕字的异体字是

犦的意思

折叠展开

bàoㄅㄠˋ

基本解释

犎牛,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

详细解释

动物名。即犎牛。背脊上有肉隆起如橐驼,据说可健行三百余里而不须休息。

《尔雅•释畜》:“犦牛。”晋•郭璞•注:“即犎牛也。领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许,状如橐驼,肉鞍一边。健行者,日三百余里。”

bàoㄅㄠˋ

详细解释

〈书〉一种颈背上隆起像骆驼的野牛。也作“犎牛”。

bàoㄅㄠˋ

犦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86頁,第8

同文書局本: 第705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657頁,第5

廣韻》:蒲角切;《集韻》、《正韻》:弼角切,𡘋音雹。
玉篇》:犎牛。
韻會》:《緯略》云:此獸抵觸百獸,無敢當者,故金吾刻犦牛於槊首。
正韻》亦作𤜌

又,《廣韻》:博沃切;《集韻》:逋沃切,𡘋音襮。又,《集韻》:逋玉切,音䪁。又,《集韻》、《類篇𡘋伯各切,音博。又,《韻會》:巴校切,音豹──義𡘋同。

注解

〔犦〕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犦〕字拼音是b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牜、暴

〔犦〕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o] ⑴ 犎牛,一种颈背部隆起的野牛。

犦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犦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犦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犦(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犦(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犦(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犦(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犦(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犦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