滈
笔顺 反馈

复制

hào ㄏㄠˋ xuè ㄒㄩㄝˋ

氵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6EC8
汉语字典

氵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hao xue

hào xuè

形声字

IYMK

EYRB

VSJL

30127

6EC8

[4414125125251] 点、点、提、点、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滈字概述

折叠展开

〔滈〕字拼音是hào,xuè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3画。

〔滈〕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滈〕字仓颉码是EYRB 五笔是IYMK 四角号码是30127 郑码是VSJL

〔滈〕字的UNICODE是6EC8。 十进制为28360,UTF-32:00006ec8,UTF-8:E6 BB 88。

〔滈〕字的异体字是

滈的意思

折叠展开

1hàoㄏㄠˋ

基本解释

久雨。

〔~~〕水泛白光的样子。

古通“”,镐京,中国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境):“武王以~。”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久雨 rainy滈,久雨也。从水,高声,字亦作滈,作滈。——《说文》龙池滈瀑滈其隈。——左思《蜀都赋》

形容词

1.同“”。白色 white。如:滈皓(洁白);滈然(洁白貌)

2.另见 gǎo。

2xuèㄒㄩㄝˋ

基本解释

〔~瀑〕(水)翻腾上涌的样子。

详细解释

读音khao。[~ 渴]急切渴慕, 急切希望。

hàoㄏㄠˋ

详细解释

波光闪耀。参见“滈滈”条。

河川名。即滈水。在大陆地区陕西省长安县南。上接滈池,北流入渭河。河道今已湮灭,不可辨视。

hàoㄏㄠˋ

详细解释

〈书〉形容雨下很久的样子。

滈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30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642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590頁,第4

唐韻》:胡老切;《集韻》:下老切;《韻會》:合老切,𡘋音皓。
說文》:久雨也。一曰水名,在鄠。
括地志》:滈水,源出雍州長安縣西北滈池。

又,地名。揚雄〈羽獵賦〉:經縈酆滈。〔註〕通作鎬,亦作鄗。

又,滈汗,水貌。郭璞〈江賦〉:滈汗六州之域。

又,滈滈,水白光貌。司馬相如〈上林賦〉:翯乎滈滈。

又,《廣韻》:許角切;《集韻》:黑角切,𡘋音嗃──滈瀑,水沸湧貌。或作瀥、𤀰

又,《集韻》:呼酷切,音熇──亦久雨也。

又,黑各切,音臛。又,光鑊切,音郭──義𡘋同。

注解

〔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滈〕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ào、xu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高,五行属

〔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ào] ⑴ 久雨。⑵ 〔~~〕水泛白光的样子。⑶ 古通“镐”,镐京,中国西周的国都(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境):“武王以~。” [xuè] ⑴ 〔~瀑〕(水)翻腾上涌的样子。

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滈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乎老切頁碼371頁,第33

滈久雨也。从水高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矣抱反頁碼910頁,第5行,第1

滈久雨也。從水高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乎老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230頁,第1許惟賢970頁,第5

滈久雨也。

段注引伸爲水皃。《上林賦》。翯乎滈滈。《吳都賦》。滈汗六州之域。借爲京兆鎬水字。

从水。高聲。

段注乎老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始皇本紀》「滈池君」。

久雨也。《秦始皇本紀》之「滈池君」乃借為鎬字。

滈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6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940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708頁
4說文校箋第486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443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1623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75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50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37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93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469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392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053頁【補遺】第17678頁
14通訓定聲第129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76頁【崇文】第3901頁
16說文句讀第1587頁
17章授筆記第461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7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035頁,第3字

滈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滈(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滈(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滈(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滈(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滈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