涻
笔顺 反馈

复制

shè ㄕㄜˋ

氵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6DBB
汉语字典

氵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she

shè

IWFK

EOMR

VOMI

38164

6DBB

[44134112251] 点、点、提、撇、捺、横、横、竖、竖、横折、横

涻字概述

折叠展开

〔涻〕字拼音是shè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1画。

〔涻〕字是左右结构

〔涻〕字仓颉码是EOMR 五笔是IWFK 四角号码是38164 郑码是VOMI

〔涻〕字的UNICODE是6DBB。 十进制为28091,UTF-32:00006dbb,UTF-8:E6 B6 BB。

涻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èㄕㄜˋ

基本解释

水名。

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00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628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576頁,第2

唐韻》:始夜切;《集韻》:式夜切,𡘋音舍──水名。
說文》:水,出北囂山,入邙澤。

注解

〔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涻〕字拼音是sh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舍

〔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è] ⑴ 水名。

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涻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始夜切頁碼365頁,第5

涻水。出北嚻山,入邙澤。从水舍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詩夜反頁碼894頁,第3行,第3

涻水,出北囂山,入邙澤。從水舎聲。

鍇注臣鍇按:《山海經》:「北囂山亦云涔水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始夜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173頁,第4許惟賢945頁,第7

涻涻水。

段注水名。

出北嚻山。入卬澤。

段注卬俗本作邙。誤。今依舊抄《繫傳》本。《北山經》曰:鉤吾之山,又北三百里曰北嚻之山。涔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卬澤。許所據涔作涻。如柘作樜,䬅作劦。皆與今本不同也。其地未詳。

从水。舍聲。

段注始夜切。古音在五部。

涻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1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918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95頁
4說文校箋第473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34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1585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688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37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320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86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457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383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834頁【補遺】第17643頁
14通訓定聲第176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53頁【崇文】第3809頁
16說文句讀第1541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0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013頁,第10字

涻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