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ㄌㄜˋ

氵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6CD0
汉语字典

氵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le

形声字

IBLN 86 、 IBET 98

ENLS

VYYM

34127

3147

6778

6CD0

[4415253] 点、点、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折钩、撇

泐字概述

折叠展开

〔泐〕字拼音是lè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7画。

〔泐〕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泐〕字仓颉码是ENLS 五笔是IBLN 86 、 IBET 98 四角号码是34127 郑码是VYYM 中文电码是3147 区位码是6778

〔泐〕字的UNICODE是6CD0。 十进制为27856,UTF-32:00006cd0,UTF-8:E6 B3 90。

〔泐〕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泐〕字的异体字是

泐的笔顺

折叠展开

泐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ㄌㄜˋ

基本解释

石头被水冲激而成的纹理。

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

凝合的样子。

同“”。

详细解释

名词

石头因风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纹 cracks marks of perforations on rocks caused by actions of waves 泐,水石之理也。——《说文》

动词

1.裂开;解裂split of rock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al veins

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 —— 《周礼·考工记》

2.铭刻,用刻刀书写 carve。如:泐石。

3.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它材料上记录书写 write。如:手泐。

ㄌㄜˋ

详细解释

水石的纹理。

《说文解字•水部》:“泐,水之理也。”

1.石头依其脉理而散裂。

《周礼•冬官考工记》:“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

2.雕刻、铭刻。

泐石、泐碑。

3.书写。常用于信函中。

清•袁枚〈答长州明府杨镜村书〉:“特泐数行,上尘清听。”

ㄌㄜˋ

详细解释

1.〈书〉雕刻。

圜桥集鼓,泐石横经(《清史稿‧卷九十九‧乐章志四‧筵宴舞曲》)。

2.〈书〉书写(多用于书信)。

特泐数行,上尘清听(清‧袁枚〈答长州明府杨镜村书〉)。

3.〈书〉水、石的纹理。例⃝

4.〈书〉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

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叙》)。

泐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71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616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563頁,第8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𡘋音勒。
說文》:水石之理也。徐鍇曰:言石因其脈理而解散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石有時而泐。

又,《廣韻》:凝合也。

又,潭名。唐裴休〈題泐潭〉詩:泐潭形勝地,祖塔在雲湄。

又,《集韻》:六直切,音力──義同。

或作氻、𣲒

注解

〔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泐〕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阞,五行属

〔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è] ⑴ 石头被水冲激而成的纹理。⑵ 石头依其纹理而裂开。⑶ 凝合的样子。⑷ 同“勒”。

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泐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則切頁碼372頁,第18

泐水石之理也。从水从阞。《周禮》曰:「石有時而泐。」

鉉注徐鍇曰:「言石因其脈理而解裂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郎忒反頁碼911頁,第6行,第1

泐水石之理。從水阞聲。《周禮》曰:「石有時而泐。」

鍇注臣鍇曰:「言石因其脈理而解裂也,阞音勒。」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盧則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234頁,第2許惟賢972頁,第4

泐水之理也。

段注各本水下有石字。今刪。《𨸏部》曰:阞,《地理》也。从𨸏。《木部》曰:朸,木之理也。从木。然則泐訓水之理,从水無疑矣。淺人不知水有理。又見下文引《周禮》說石。乃妄增一字。水理如《地理》,木理可尋。其字皆从力。力者,人身之理也。

从水。阞聲。

段注形聲包會意也。大徐無聲字。盧則切。一部。

《周禮》曰:石有時而泐。

段注《考工記》文。石隨其理而解散。石之理如水之理。故借用泐字。水理猶《地理》。故泐以阞會意,形聲。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木有條理曰朸,水有條理曰泐,刻石亦曰泐,又作勒。

水之理也。力,有條理也;泐,水理;朸,木理;阞,地理。刻石曰泐石,亦通作勒,然以作泐為是。

泐,水之理也;朸,木之埋也。刻石曰泐石,亦作勒石,作泐較妥。

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37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942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710頁
4說文校箋第488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444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62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762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551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7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93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470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393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070頁【補遺】第17682頁
14通訓定聲第882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977頁【崇文】第3905頁
16說文句讀第1590頁
17章授筆記第46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9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037頁,第3字

泐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write; to indite; veins in minerals
  2. schreiben, anschreiben
  3. fendre, graver, écrire

泐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泐(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泐(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泐(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泐(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