杻
笔顺 反馈

复制

niǔ ㄋㄧㄡˇ chǒu ㄔㄡˇ

木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677B
汉语字典

木部

8画

4画

左右结构

niu chou

niǔ chǒu

形声字

SNFG 86 、 SNHG 98

DNG

FXED

47912

8537

677B

[12345211] 横、竖、撇、点、横折、竖、横、横

杻字概述

折叠展开

〔杻〕字拼音是niǔ,chǒu 部首是木, 总笔画是8画。

〔杻〕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木。

〔杻〕字仓颉码是DNG 五笔是SNFG 86 、 SNHG 98 四角号码是47912 郑码是FXED 中文电码是8537

〔杻〕字的UNICODE是677B。 十进制为26491,UTF-32:0000677b,UTF-8:E6 9D BB。

〔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杻〕字的异体字是

杻的意思

折叠展开

1niǔㄋㄧㄡˇ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丑声。本义:木名。檍树) 同本义a kind of tree

山有栲,隰有杻。 —— 《诗·唐风·山有枢》。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杻,檍。 —— 《尔雅》。注:“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其上多杻。 —— 《西山径·英山》

2.另见 chǒu。

2chǒuㄔㄡˇ

基本解释

古代手铐一类的刑具。~械。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刑具,手铐之类 ancient instrumentsof torture。如:杻械(杻镣。脚镣手铐);杻锁(手铐与项锁)

2.另见 niǔ。

1chǒuㄔㄡˇ

详细解释

一种古代的刑具。即手拷。

《旧唐书•卷五○•刑法志》:“系囚之具,有枷、杻、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

2niǔㄋㄧㄡˇ

详细解释

植物名。叶似杏而尖,赤色皮,木质坚硬,可作车与弓干。

《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孔颖达正义引陆机疏云:“杻,檍也。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为木多曲少直,枝叶茂好,二月中叶疏,华如练而细蕊正白。……人或谓之牛筋,或谓之檍,材可为弓弩干也。”

1niǔㄋㄧㄡˇ

详细解释

植物名。一种树木,木质坚硬,皮赤色,叶似杏而尖,多作为弓弩干。

2chǒuㄔㄡˇ

详细解释

1.〈书〉古代的一种刑具,即手铐。

杻锁、杻械、杻镣。

2.台⃝姓。

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9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514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460頁,第2

唐韻》、《集韻》:敕九切;《正韻》:齒九切,𡘋音丑──械也。本作抙。

又,《唐韻》、《韻會𡘋女久切,音紐。
詩・唐風》:隰有杻。〔陸璣疏〕檍也,葉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多曲少直,枝葉茂好,二月開花,如練而細,蘂蓋樹,名萬歲枝,或謂之牛筋,材可爲弓幹。

又,《集韻》:忍九切,音蹂──義同。

注解

〔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杻〕字是多音字,拼音是niǔ、chǒ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丑,五行属

〔杻〕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丑声。本义是木名。檍树。

〔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iǔ]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 [chǒu] ⑴ 古代手铐一类的刑具

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杻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杻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六上反切敕倫切頁碼181頁,第20

杶木也。从木屯聲。《夏書》曰:「杶榦栝柏。」

𣝙

異體

𣝙或从熏。

杻古文杶。

附注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小徐以為从『丑』,《集韻》亦作『杻』,皆非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一反切丑巡反頁碼449頁,第1行,第2

杻木也。從木屯聲。《夏書》曰:「杶幹栝栢也。」

鍇注臣鍇按:《字書》杶木似樗,中車轅,實不堪食。

反切………頁碼449頁,第2行,第1

或從熏。

鍇注臣鍇曰:「熏聲。」

反切………頁碼449頁,第3行,第1

古文。

鍇注臣鍇曰:「杶,丑㫄紐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六上反切敕倫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968頁,第1許惟賢427頁,第3

杻杶木也。

段注《禹貢》。杶𠏉桰柏。《釋文》。杶本又作櫄。《山海經》。成侯之山。其上多櫄木。郭曰:似樗樹。材中車轅。吳人呼櫄音輴車。

從木。屯聲。

段注敕倫切。十三部。

《夏書》曰:杶𠏉桰柏。

或從熏。

古文杶。

段注按依《汗𥳑》所載近是。卽屯字側書之耳。《集韵》徑作杻。非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椿,不材木也。

即今椿字。

今香椿之正字。杶本不堅。《莊子》稱「大椿八千歲為春秋」,不如何故。

不材木也,今作椿。

杶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58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459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59頁
4說文校箋第226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223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78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37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00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14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41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225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80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778頁【補遺】第16855頁
14通訓定聲第3164頁,第1字
15通訓定聲第1023頁,第5字
16說文義證第469頁【崇文】第1873頁
17說文句讀第708頁
18章授筆記第237頁,第10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766頁,第2字
20古字釋要第561頁,第10字

杻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igustrum sinenese, tree
  2. Handschellen (S)​, Handschellen (S)
  3. abricot rouge, menottes de torture

杻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杻(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杻(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杻(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杻(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杻(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杻(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