摼
笔顺 反馈

复制

kēng ㄎㄥ qiān ㄑㄧㄢ

扌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647C
汉语字典

扌部

14画

11画

左右结构

keng qian

kēng qiān

RAHF

QSEG

DHXB

57014

647C

[12112512554121] 横、竖钩、提、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横撇/横钩、捺、横、竖、横

摼字概述

折叠展开

〔摼〕字拼音是kēng,qiān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4画。

〔摼〕字是左右结构

〔摼〕字仓颉码是QSEG 五笔是RAHF 四角号码是57014 郑码是DHXB

〔摼〕字的UNICODE是647C。 十进制为25724,UTF-32:0000647c,UTF-8:E6 91 BC。

〔摼〕字的异体字是

摼的意思

折叠展开

1kēngㄎㄥ

基本解释

撞(钟)。

2qiānㄑㄧㄢ

基本解释

古同“”:“~象犀。”

摼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9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452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400頁,第1

唐韻》:口莖切;《集韻》:丘耕切,𡘋音鏗。
說文》:擣頭也。
廣韻》:撞也。或作挳。

又,《集韻》:苦杏切,鏗上聲──義同。

又,輕煙切──古牽字,引前也。揚雄〈校獵賦〉:摼象犀。〔註〕扼也。餘詳牛部七畫。

注解

〔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摼〕字是多音字,拼音是kēng、q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堅

〔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ēng] ⑴ 撞(钟)。 [qiān] ⑴ 古同“牵”:“~象犀。”

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摼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口莖切頁碼407頁,第22

摼擣頭也。从手堅聲。讀若「鏗尔舍瑟而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懇耕反頁碼978頁,第2行,第1

摼擣頭也。從手堅聲。讀若《論語》「鏗爾舎瑟而作」。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口莖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434頁,第3許惟賢1058頁,第11

摼擣頭也。

段注《廣韵》曰:撞也。

从手。堅聲。讀若《論語》鏗尒舍琴而作。

段注讀若二字衍文也。尒大徐作爾。琴大徐作瑟。今皆正。舊抄《繫傳》本作琴。《論語・先進》篇《釋文》曰:鏗苦耕反。投琴聲。是則陸氏《論語》本作舍琴而作。下文,云本今作瑟者,後人所增語。《廣韵》曰:㧶,琴聲。口莖切。《玉篇》曰:㧶口耕切。琴聲。引《論語》㧶爾舍琴而作。㧶葢摼之異體。大徐摼,口莖切。按:堅聲古音在十二部。

摼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05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31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773頁
4說文校箋第538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483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778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006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601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58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21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515頁,第18字
12說文注箋第426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1960頁【補遺】第17823頁
14通訓定聲第329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64頁【崇文】第4253頁
16說文句讀第1754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71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127頁,第14字

摼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ant.) to knock, hit

摼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摼(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摼(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摼(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