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bài ㄅㄞˋ

龵部 共9画 左右结构 U+62DC
汉语字典

龵部

9画

5画

左右结构

bai

bài

会意字

RDFH

HQMQJ

MDAC

21550

2157

1661

62DC

[311311112] 撇、横、横、撇、横、横、横、横、竖

拜字概述

折叠展开

〔拜〕字拼音是bài 部首是龵, 总笔画是9画。

〔拜〕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拜〕字仓颉码是HQMQJ 五笔是RDFH 四角号码是21550 郑码是MDAC 中文电码是2157 区位码是1661

〔拜〕字的UNICODE是62DC。 十进制为25308,UTF-32:000062dc,UTF-8:E6 8B 9C。

〔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拜〕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拜〕字的异体字是

拜的笔顺

折叠展开

拜的意思

折叠展开

bàiㄅㄞˋ

基本解释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年。~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 jiàng )。~相( xiàng )。~师。~把子。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下)并入右边的“”之下而成为“”,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同本义do obeisance

拜手,稽手。 ——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服也。 —— 《礼记·郊特性》平衡曰拜。 —— 《荀子·大略》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拜送书于庭。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 宗臣《报刘一丈书》

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4.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express one's thanks

三年将拜君赐。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5.拜见;拜谒visit

则往拜其门。 —— 《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 《论语·阳货》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 —— 《资治通鉴·汉纪》

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6.授与官职;任命offer official post

拜相如为上大夫。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 《后汉书·张衡传》

7.接受官职;上任receive official post

于是辞相印不拜。 ——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8.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godfather,etc。]。

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9.祝贺 offer greetings

拜年;拜节;拜寿

10.上;献present; submit

谨拜表以闻。 —— 李密《陈情表》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bàiㄅㄞˋ

详细解释

1.一种礼节行为:(1) 对人低头拱手行礼,或两手扶地跪下磕头。如:“交拜”、“叩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2) 对神明的行礼。有时合掌,有时执香。如:“大拜拜”、“拜佛吃素”。

2.为访问人或看望人的客气语法。

回拜、拜见。

3.引申为祝贺的意思。

拜寿。

4.任官、授职。

《文选•李密•陈情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四回》:“卓见邕大喜,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

1.姓。如宋代有拜瑚。

2.电脑上八个位元合成的一组,称为“”(byte)。

在倚天中文系统中,一个中文字元占了两个拜。

bàiㄅㄞˋ

详细解释

1.表示尊敬、崇拜的一种礼节。行礼时直立向人拱手、低头、弯腰,或两手扶地跪下磕头等动作;后为行礼之通称。

叩拜、夫妻交拜。

2.表示对神明或祖先等尊敬、崇拜的一种礼节,或合掌,或执香。

拜神、拿香拜、吃斋拜佛。

3.敬辞:

4.(1)以礼相会。

拜客、拜回。

5.(2)恭敬对方。

拜读、拜会、拜托、拜访。

6.行礼致敬,表示祝贺。

拜寿、拜年。

7.尊崇;敬奉。

崇拜、拜服。

8.担任官职;透过仪式授予名位,结成某种关系。

官拜上将、拜师、拜把兄弟。

9.姓。

拜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427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373頁,第9

古文: 𣬊𣬓𢰛𢴽𡴬

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𡘋擺去聲──𢷎字重文。
說文》:揚雄說拜从兩手,下也。
禮・郊特牲》: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疏〕拜者,是服順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註〕稽首,頭至地也;頓首,頭叩地也;空首,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后稽顙;凶拜,稽顙而后拜;奇讀爲奇偶之奇,謂一拜也;褒讀爲報,再拜是也;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振動,戰栗變動之拜也。
詩詁》:一稽首,謂下首至地稽留乃起;二頓首,謂下手置首於地卽起;三空首,謂下手首不至地;四振動,謂恐悚迫蹙而下手;五吉拜,謂雍容而下手;七奇拜,謂禮𥳑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又,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
𥠇天子傳》:膜拜而受。

又,《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又,朝廷授官曰拜。
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
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又,屈也。
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

本作𢷎
六書正譌》:又作𢫶

注解

〔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拜〕字拼音是b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手、󰓆、;、龵、󰓆,五行属

〔拜〕字造字法是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 下 )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ài] ⑴ 表示敬意的礼节⑵ 恭敬地⑶ 行礼祝贺⑷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⑸ 姓。

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拜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拜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博怪切頁碼400頁,第23

𢷎

異體𢳎𢹄𢱭

𢷎手至地也。从手、𠦪𠦪音忽。

鉉注徐鍇曰:「𠦪,進趣之疾也,故拜从之。」

異體

拜楊雄說:拜从兩手下。

𣬓

𣬓古文拜。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貝壞反頁碼963頁,第5行,第1

𣬓首至地。從手𠦪聲。

鍇注臣鍇曰:「𠦪,進趣之疾也,故拜從之。𠦪音忽。」

反切………頁碼963頁,第5行,第2

古文拜從二手。

反切………頁碼963頁,第6行,第1

拜揚雄說,拜從兩手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博怪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378頁,第2許惟賢1033頁,第5

拜首至手也。

段注各本作首至地也。今正。首至地謂䭫首。拜中之一。不可該九拜。拜之名生於空首。故許言首至手。《周禮》之空首。他經謂之拜手。鄭注曰: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何注《公羊傳》曰:頭至手曰拜手。某氏注《尙書・大甲》、《召誥》曰:拜手,首至手也。何以謂之頭至手。《足部》曰:跪者,所以拜也。旣跪而拱手。而頭俯至於手,與心平。是之謂頭至手。《荀卿子》曰平衡曰拜是也。頭不至於地。是以《周禮》謂之空首。空首者,對䭫首頓首之頭箸地言也。詳言曰拜手。省言曰拜。拜本專爲空首之偁。引申之則䭫首,頓首,肅拜皆曰拜。䭫首者何也。拜頭至地也。旣跪而拱手下至於地。而頭亦下至於地。《荀卿》所謂下衡曰䭫首。《白虎通》,鄭注《周禮》,何注《公羊》,某氏注尚書《召誥》,趙注《孟子》皆曰:拜頭至地曰䭫首是也。頓首者,拜頭叩地也。旣跪而拱手下至於地。而頭不徒下至地。且叩觸其頟。是之謂頓首。《荀卿》所謂至地曰䭫顙也。《周禮》之頓首,卽他經之䭫顙。故《周禮》注云:頓首,頭叩地。《士喪禮》、《檀弓》䭫顙注云:頭觸地。叩,觸一也。凡言拜手䭫首,言拜䭫首者,先空首而後䭫首也。言拜而後䭫顙者,先空首而後頓首也。言䭫顙而後拜者,先頓首而後空首也。言䭫顙而不拜者,徒頓首而不空首也。空首,䭫首,頓首三拜爲經。振動,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肅拜爲緯。振動者,戰栗變動之拜。有不必爲此三拜而爲此三拜者也。吉拜者,拜之常也。當拜而拜,當䭫首而䭫首是也。凡䭫首采有用於凶者也。凶拜者何也。拜而後䭫顙,䭫顙而後拜皆是也。凡頓首未有不用於凶者也。奇拜者,一拜也。一䭫首,一頓首亦是也。𥳑少之䛐也。褒拜者,拜不止於再也。䭫首頓首不止於再者,亦是也。多大之䛐也。肅拜者,婦人之拜不低頭者也。總計之曰九拜。凡云拜。手者,頭至手。故其字从手。作𢷎

从手󵋞。

段注󵋞見《夲部》。疾也。徐鍇曰:从󵋞者,言進趨之疾。按《釋名》曰:拜於丈夫爲跌。跌然屈折下就地也。博怪切。十五部。

古文𢷎。从二手。

段注葢从二手,而比聲。凡拜必兼用首,手,足三者。而造字者重手。故从手。䭫首,頓首則重頭。故从首,頁。又《汗𥳑》曰:𡴬出《說文》。是則从二古文手也。但楊雄說𠬞(居竦)从㒳手作𢪒。豈不相混乎。

𢫶

𢫶楊雄說𢷎从㒳手下。

段注葢爰禮等所說楊所作《訓纂》篇中字如此。凡空首,首至手而平衡。手未嘗下於心也。䭫首,頓首則下矣。楊葢兼三拜而製此字也。見於《周禮》者作𢷎。他經皆同子雲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空首或云控首也。「振動」一本作「振董」。「吉拜」、「凶拜」握拳,尚左尚右不云,「奇拜」,屈一膝而拜也。「褒拜」,再拜也。

拜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0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008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759頁
4說文校箋第525頁,第9字
5說文考正第473頁,第18字
6說文今釋第1739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293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87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52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14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503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4174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1731頁【補遺】第17786頁
14通訓定聲第2626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042頁【崇文】第4165頁
16說文句讀第1711頁
17說文新證第844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491頁,第1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609頁,第4字
20古字釋要第1106頁,第4字

拜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2. beten (S, Rel)​, anbeten, bewundern, verehren (V)​, beglückwunschen (V)​, Respekt zollen (V)
  3. saluer, reconnaître qqn pour, visiter, faire une visite courtoise, se prosterner, faire un culte, louer, présenter ses voeux, féliciter

拜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拜(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拜(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拜(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拜(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拜(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拜(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拜(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拜(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拜(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拜(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拜(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拜(传抄·魏·魏石经古文汇编) 传抄 魏石经古文汇编

拜(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拜(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拜(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拜(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拜(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拜(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拜(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拜(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拜(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