憕
笔顺 反馈

复制

chéng ㄔㄥˊ dèng ㄉㄥˋ zhèng ㄓㄥˋ

忄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6195
汉语字典

忄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cheng deng zheng

chéng dèng zhèng

NWGU

PNOT

UXJU

92018

6195

[442543341251431] 点、点、竖、横撇/横钩、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憕字概述

折叠展开

〔憕〕字拼音是chéng,dèng,zhèng 部首是忄, 总笔画是15画。

〔憕〕字是左右结构

〔憕〕字仓颉码是PNOT 五笔是NWGU 四角号码是92018 郑码是UXJU

〔憕〕字的UNICODE是6195。 十进制为24981,UTF-32:00006195,UTF-8:E6 86 95。

〔憕〕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憕〕字的异体字是

憕的意思

折叠展开

1chéngㄔㄥˊ

基本解释

心平,平均。

失意的样子。

2dèngㄉㄥˋ

基本解释

〔懵~〕精神不爽。

3zhèngㄓㄥˋ

基本解释

心静。

憕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60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402頁,第20

標點整理本: 第347頁,第33

唐韻》:直陵切;《集韻》、《韻會》:持陵切,𡘋音澂。
說文》:平也。
玉篇》:心平也。

又,《正韻》:時征切,音成──義同。
〇〔按〕《玉篇》等書皆切澄母,而《正韻》獨切禪母,蓋澄母乃次淸舌上徵音,若禪母則次濁正齒商音矣。

又,《廣韻》:直庚切;《集韻》:除庚切,𡘋音棖。
玉篇》:憕𢘌,失志貌。

又,《集韻》:中莖切,音朾──義同。

又,《類篇》:澄應切,音瞪──心靜也。

又,《集韻》:丁鄧切,音隥──懵憕,神不𤕤也。
〇〔按〕中莖切屬知母,丁鄧切屬端母,然皆是徵音,故與澄母相近。在同音之中,端爲徵音之一,知爲徵音之五,澄爲徵音之七也;至若禪母商音次濁聲之字,則不可以切徵音次淸聲之字矣。

注解

〔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éng、dèng、zh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忄、登

〔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éng] ⑴ 心平,平均。⑵ 失意的样子。 [dèng] ⑴ 〔懵~〕精神不爽。 [zhèng] ⑴ 心静。

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憕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憕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直陵切頁碼350頁,第18

憕平也。从心登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纏陵反頁碼851頁,第4行,第1

憕平也。從心登聲。

鍇注臣鍇曰:「《北史》有薛憕。」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直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009頁,第3許惟賢877頁,第14

憕平也。从心。登聲。

段注直陵切。六部。

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90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87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664頁
4說文校箋第447頁,第17字
5說文考正第415頁,第19字
6說文今釋第150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555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08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0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74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433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3592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10298頁
14通訓定聲第294頁,第6字
15說文義證第891頁【崇文】第3561頁
16說文句讀第1443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963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79頁,第10字

憕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憕(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憕(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憕(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憕(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憕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