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chéng ㄔㄥˊ

口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5448
汉语字典

口部

7画

4画

上下结构

cheng

chéng

形声字

KGF

RHG RMG

JCVV

60104

0701

1942

5448

[2511121] 竖、横折、横、横、横、竖、横

呈字概述

折叠展开

〔呈〕字拼音是chéng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7画。

〔呈〕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呈〕字仓颉码是RHG RMG 五笔是KGF 四角号码是60104 郑码是JCVV 中文电码是0701 区位码是1942

〔呈〕字的UNICODE是5448。 十进制为21576,UTF-32:00005448,UTF-8:E5 91 88。

〔呈〕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呈〕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常用字

〔呈〕字的异体字是

呈的笔顺

折叠展开

呈的意思

折叠展开

chéngㄔㄥˊ

基本解释

显出,露出。~现。~祥。

恭敬地送上去。~上。~报。面~。

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文。~子。

同“”,规划、法式、标准。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口,壬( tǐng )声。本义:平。

2.同本义flat; level

呈,平也。 —— 《说文》

3.呈现,显现,显露appear

呈,显也。 —— 《广韵》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 曹植《洛神赋》。注:“见也。”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 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呈华(显示才华);呈瑞(呈现祥瑞);呈质(呈现本体)

4.送交,呈报——送东西给人的敬词 submit

呈告(上报);呈案(呈送归案);呈教(呈上请教);呈送(上送);呈阅(送上审阅);呈验(送上检验)

5.present

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 —— 《避暑录话》

呈艺(献技,献艺);呈献(敬献)

6.推荐 recommend

呈见(举荐而使谒见);呈试(举荐考试)

名词

旧时公文的一种,用于下对上 petition 老爹,我而今就写呈去首。——《儒林外史》 又如:呈稿(呈本。呈文的底稿);呈子(状子)

chéngㄔㄥˊ

详细解释

1.显露。

呈现、面呈红润。

2.奉上。

谨呈、呈献、呈上。

旧时凡下级对上级的呈请或报告均用呈。现行公文则是对总统有所呈请或报告时用之。

chéngㄔㄥˊ

详细解释

1.显露;显现。

呈显、呈露、面呈红润。

2.奉上;送上。

呈上、呈献、呈报、呈递。

3.下级递交给上级文件。

辞呈、签呈。

4.台⃝现行公文中用于对总统有所呈请或报告。

5.姓。

呈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5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79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106頁,第15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𡘋音程。
說文》:平也。从口,壬聲。

又,《玉篇》:解也。

又,《廣韻》:示也、見也。
正韻》:露也。

又,姓。
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又,與程通。
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又,《廣韻》、《集韻𡘋直正切,音鄭。
廣韻》:自媒衒。
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

又,《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

注解

〔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呈〕字拼音是ché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𡈼,五行属

〔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壬( tǐng )声。本义是平。

〔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héng] ⑴ 显出,露出⑵ 恭敬地送上去⑶ 下级报告上级的文件⑷ 同“程”,规划、法式、标准。

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呈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上反切直貞切頁碼42頁,第26

呈平也。从口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三反切直成反頁碼128頁,第7行,第1

呈平也。從口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上反切直貞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31頁,第3許惟賢102頁,第9

呈平也。

段注今義云示也。見也。

从口。𡈼聲。

段注直貞切。十一部。𡈼之言挺也。故訓平。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平也。呈露之呈當作[𡈼],

平也。今本義皆廢而不用,呈露之呈乃𡈼之借。

白话解释

呈,向同级的官员汇报。字形采用“口”作边旁,“壬”作声旁。

字形解说

呈為程字的初文,是古代權衡丈尺斗斛的平法,本義為度量眾物的標準。甲骨文字形從口、從土。從口,像容器之形;從土,取以器口平齊為度量標準。戰國文字承此字形而來,字或轉成從口、?聲(參考于省吾說法)。篆文、隸書、楷書承此字形而來。呈字引申為顯示、顯現之後,分化出從禾、呈聲的程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呈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9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20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105頁
4說文校箋第56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48頁,第22字
6說文今釋第172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2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9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2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55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436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2179頁【補遺】第16311頁
14通訓定聲第348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8頁【崇文】第509頁
16說文句讀第163頁
17章授筆記第66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二冊,第7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6頁,第1字

呈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bmit, show; appear; petition
  2. hat Form, Farbe oder Zustand wie , sieht aus wie
  3. avoir une forme (une couleur)​, soumettre, présenter

呈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呈(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呈(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呈(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呈(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呈(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呈(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