匬
笔顺 反馈

复制

ㄩˇ

匚部 共11画 半包围结构 U+532C
汉语字典

匚部

11画

9画

半包围结构

yu

AWGJ

SOMN

HOQK

71712

532C

[13412511225] 横、撇、捺、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竖钩、竖折/竖弯

匬字概述

折叠展开

〔匬〕字拼音是yǔ 部首是匚, 总笔画是11画。

〔匬〕字是半包围结构

〔匬〕字仓颉码是SOMN 五笔是AWGJ 四角号码是71712 郑码是HOQK

〔匬〕字的UNICODE是532C。 十进制为21292,UTF-32:0000532c,UTF-8:E5 8C AC。

匬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ㄩˇ

基本解释

〔瓯( ōu )~〕中国古代一种容器,可容十六斗。亦作“瓯臾”;亦简作“”。

中国殷代地名。

详细解释

读音tủ 柜,橱。

匬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6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154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83頁,第30

集韻》:勇主切,音庾──同「斞」。
說文》:量也。
玉篇》:器受十六斗。

又,《集韻》:徒侯切,音頭。
說文》:甌器也。

注解

〔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匚部

〔匬〕字拼音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匚、俞

〔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ǔ] ⑴ 〔瓯( ōu )~〕中国古代一种容器,可容十六斗。亦作“瓯臾”;亦简作“匬”。⑵ 中国殷代地名。

匬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匬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匬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度侯切頁碼425頁,第16

匬甌,器也。从匚兪聲。

附注徐鍇繫傳「甌」作「甌匬」。段玉裁注:「甌、匬二字為名,則非甌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特婁反頁碼1014頁,第6行,第3

匬甌匬器也。從匚俞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度矦切古音第四部頁碼2544頁,第5許惟賢1105頁,第7

匬甌匬器也。

段注大徐無匬字。非是。甌者,小盆也。甌匬二字爲名,則非甌也。《玉篇》云:余主切。器受十六斗。按《玉篇》葢謂卽《論語》與之庾之庾。苞注。十六斗爲庾也。然《禮經》作十六斗爲籔。今文籔作逾。

从匚。兪聲。

段注度侯切。四部。《廣韵》無此字。

匬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41頁,第16字
2陳昌治本第1078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805頁
4說文校箋第562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05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1864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3132頁,第5字
8說文探原第627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94頁,第5字
10說文標整第335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539頁,第10字
12說文注箋第444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444頁【補遺】第17882頁
14通訓定聲第143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07頁【崇文】第4425頁
16說文句讀第1835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028頁,第3字
18古字釋要第1181頁,第1字

匬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匬(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匬(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