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páo ㄆㄠˊ

勹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530F
汉语字典

勹部

11画

9画

左右结构

pao

páo

形声字

DFNN

KSPRU

GDZR

47212

0549

6243

530F

[13411535515] 横、撇、点、横、横、竖折折钩、撇、横折钩、横折、横、竖弯钩

匏字概述

折叠展开

〔匏〕字拼音是páo 部首是勹, 总笔画是11画。

〔匏〕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水。

〔匏〕字仓颉码是KSPRU 五笔是DFNN 四角号码是47212 郑码是GDZR 中文电码是0549 区位码是6243

〔匏〕字的UNICODE是530F。 十进制为21263,UTF-32:0000530f,UTF-8:E5 8C 8F。

〔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匏〕字的异体字是

匏的笔顺

折叠展开

匏的意思

折叠展开

páoㄆㄠˊ

基本解释

〔~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说文》:“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 hù )葫芦。省:即省形,选取“”字形体的一部分“”,与“”会合成义。本义: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2.同本义gourd

匏,瓠也。 —— 《说文》匏有苦叶。 —— 《诗·邶风·匏有苦叶》吾岂匏瓜也哉? —— 《论语·阳货》其器陶匏。 —— 《汉书·郊祀志下》

páoㄆㄠˊ

详细解释

1.植物名。一种葫芦。果实圆大而扁,晒干之后可当涉水的交通工具,从中剖开亦可做盛水的容器。

2.乐器名。古笙竽以匏为座,故此类乐器称为“”,与金、石、土、革、丝、木、竹合称为“八音”。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

3.姓。如汉代有匏敏。

páoㄆㄠˊ

详细解释

1.植物名。即匏瓜。一年生草本。叶子呈掌状分裂,茎上有卷须。果实也叫匏瓜,圆大而扁,成熟后对半剖开,可作水瓢。俗称“瓢葫芦”。

2.八音之一。参见【八音】。

3.姓。

匏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0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151頁,第33

標點整理本: 第81頁,第11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𡘋音庖。
說文》:瓠也。从夸,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
詩・邶風》:匏有苦葉。〔註〕陸佃曰:短頸大腹曰匏。陸璣《詩疏》:匏葉少時可爲羹,又可淹煮,至八月葉卽苦。嚴粲《詩緝》:匏經霜葉枯落,乾之腰以度水。〈魯語〉: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巳。

又,《爾雅翼》:匏在八音之一,笙十三簧,竽三十六簧,皆列管匏內,施簧管端。

又,以爲飮器。
詩・大雅》:酌之用匏。
禮・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

又,《韻會》:匏瓜,星名,在河鼓東。

集韻》或作瓟。

注解

〔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勹部

〔匏〕字拼音是p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夸、包,五行属

〔匏〕字造字法是会意。《说文》:“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 hù )葫芦。省:即省形,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本义是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áo] ⑴ 〔~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⑵ 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

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頁碼302頁,第16

匏瓠也。从包,从夸聲。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附注按:段玉裁改作「从包,从瓠省。」並注云:「从包瓠者,能包盛物之瓠也。不入《瓠部》者,重包也。包亦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七反切步交反頁碼753頁,第4行,第2

匏瓠也。從夸包聲。取其可包藏物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上反切薄交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34頁,第2許惟賢759頁,第2

匏瓠也。

段注瓠下曰:匏也。與此爲轉注。匏判之曰蠡,曰瓢,曰𧯷。《邶風傳》曰:匏謂之瓠。謂異名同實也。《豳風》傳曰:壺,瓠也。此謂壺卽瓠之假借字也。

从包。从瓠省。

段注瓠省舊作瓠聲。誤。《韵會》作从夸,包聲。亦誤。今正。从包瓠者,能包盛物之瓠也。不入《瓠部》者,重包也。包亦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包,

段注逗。

取其可包藏物也。

段注說从包之意。藏當作臧。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有甘、苦兩種,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

有甘、苦兩種,甘者可食,苦者不可食。

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9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52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575頁
4說文校箋第384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362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130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3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49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925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35頁,第19字
11標注說文第374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10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077頁【補遺】第17379頁
14通訓定聲第110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76頁【崇文】第3101頁
16說文句讀第1235頁
17章授筆記第380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166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868頁,第8字

匏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gourd; musical instrument
  2. Pao (Eig, Fam)
  3. calebasse

匏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匏(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匏(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匏(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匏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