冃
笔顺 反馈

复制

mào ㄇㄠˋ

⺜部 共4画 半包围结构 U+5183
汉语字典

⺜部

4画

2画

半包围结构

mao

mào

象形字

MFD

BMM

LDBD

77220

5183

[2511] 竖、横折钩、横、横

冃字概述

折叠展开

〔冃〕字拼音是mào 部首是⺜, 总笔画是4画。

〔冃〕字是半包围结构

〔冃〕字仓颉码是BMM 五笔是MFD 四角号码是77220 郑码是LDBD

〔冃〕字的UNICODE是5183。 十进制为20867,UTF-32:00005183,UTF-8:E5 86 83。

〔冃〕字的异体字是

冃的意思

折叠展开

màoㄇㄠˋ

基本解释

便帽。后作“”。《玉篇•冃部》:“冃,小兒、蠻夷頭衣也。或作帽。”《集韻•号韻》:“冃,或作𧛕,亦从巾。”

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冂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5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28頁,第32

標點整理本: 第55頁,第37

唐韻》:莫到切;《集韻》:莫報切,𡘋音帽。
說文》:小兒頭衣也。〔徐曰〕今作冒。

玉篇》或作帽。

又,《集韻》:莫𠋫切,音茂──覆也。

注解

〔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冂部

〔冃〕字拼音是mào,半包围结构。

〔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mào] ⑴ 便帽。后作“帽”。《玉篇•冃部》:“冃,小兒、蠻夷頭衣也。或作帽。”《集韻•号韻》:“冃,或作𧛕,亦从巾。”

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莫報切頁碼249頁,第5

冃小兒蠻夷頭衣也。从冂;二,其飾也。凡冃之屬皆从冃。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冃,今字作帽。」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忙報反頁碼639頁,第5行,第1

冃小兒及蠻夷頭衣也。從冂、二。二,其飾也。凡冃之屬,皆從冃。

鍇注臣鍇曰:「《史記》云:『薄太后以冐絮提文帝』是也,今作帽。張衡《西京賦》曰:『戴翠冐羽葢也。』《周禮・考工記》曰:『良葢不冐不紘。』冐之義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古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412頁,第4許惟賢618頁,第6

冃小兒及蠻夷頭衣也。

段注謂此二種人之頭衣也。小兒未冠。夷狄未能言冠。故不冠而冃。《荀卿》曰: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楊注。務讀爲冒。拘與勾同。《淮南書》曰: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高注。古者,葢三皇以前也。鍪著兜鍪帽。言未知制冠。按高注兜鍪二字葢淺人所加。務與鍪皆讀爲冃。冃卽今之帽字也。後聖有作。因冃以制冠冕。而冃遂爲小兒蠻夷頭衣。

从冂。二其飾也。

段注古報切。古音在三部。

凡冃之屬皆从冃。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周禮》僅有冕、弁、冠,漢則巾幘,未有冃也。後冠制不合於古有者,皆云冃,未尝專指蠻夷也。古牟兜、章甫之「牟」即冃字耳。

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8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62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78頁
4說文校箋第315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01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084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85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85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597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93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310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541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701頁【補遺】第17147頁
14通訓定聲第1107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659頁【崇文】第2633頁
16說文句讀第1014頁
17說文新證第615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321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七冊,第98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738頁,第1字

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冃(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冃(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