䶀
字义 反馈

复制

ㄊㄚˋ

鼓部 共19画 上下结构 U+4D80
汉语字典

鼓部

19画

6画

上下结构

ta

FKUK

GEOMR

BJAJ

44601

4D80

[1212514311254341251]

䶀字概述

折叠展开

〔䶀〕字拼音是tà 部首是鼓, 总笔画是19画。

〔䶀〕字是上下结构

〔䶀〕字仓颉码是GEOMR 五笔是FKUK 四角号码是44601 郑码是BJAJ

〔䶀〕字的UNICODE是4D80。 十进制为19840,UTF-32:00004d80,UTF-8:E4 B6 80。

〔䶀〕字的异体字是

䶀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ㄊㄚˋ

基本解释

象声词。鼓鼙声。《説文•鼓部》:“䶀,鼓聲也。”《廣韻•盍韻》:“䶀,鼓聲䶀䶀。”

䶀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鼓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7頁,第14

同文書局本: 第1526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1528頁,第23

古文: 鞈

唐韻》:徒合切;《集韻》:達合切,𡘋音沓。
說文》:鼓聲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䶀。

又,《廣韻》:苦盍切,音榼──鼓聲䶀䶀也。

又,《廣韻》:他合切;《集韻》:托合切,𡘋音錔。
集韻》:鏜鞈,鐘鼓聲。

又,《集韻》:渴合切,音佮──義同。

注解

〔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鼓部

〔䶀〕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鼓、合

〔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à] ⑴ 象声词。鼓鼙声。《説文•鼓部》:“䶀,鼓聲也。”《廣韻•盍韻》:“䶀,鼓聲䶀䶀。”

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䶀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䶀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合切頁碼153頁,第14

䶀鼓聲也。从鼓合聲。

鞈古文䶀从革。

附注段玉裁注作「䶀,鼙聲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道合反頁碼390頁,第1行,第2

鞈鼓聲也。從鼓合聲。

鍇注臣鍇按:相如賦曰:「鏗鏘鼞䶀,洞心駭耳。」

反切………頁碼390頁,第2行,第1

古文䶀從革。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徒合切古音第七部頁碼823頁,第4許惟賢366頁,第1

鞈鼙聲也。

段注鼙各本誤作𡔷。今正。《司馬法》曰:鼙聲不過闒。音義曰:闒吐臘反。劉湯荅反(臘今誤从犬)。闒卽䶀字也。《投壷・音義》曰:,鄭呼爲鼙也。其聲下。其音榻榻然。榻音吐臘反。榻亦卽䶀也。《史記・上林賦》。鏗鎗鏜䶀。《漢書》、《文選》作闛鞈。郭璞曰:闛鞈,𡔷音也。此渾言之耳。鼙亦𡔷也。《淮南・兵略訓》。若聲之與響。若鏜之與鞈。高注。鏜鞈,𡔷鼙聲。此謂鏜,𡔷聲。鞈,鼙聲也。

𡔷。合聲。

段注徒合切。七部。按當依《釋文》吐臘反。

古文䶀。从革。

段注按《革部》有此字。別爲訓。後人誤移此增彼也。

䶀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4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402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312頁
4說文校箋第199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191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682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19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2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98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22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198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157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127頁【補遺】第16755頁
14通訓定聲第43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10頁【崇文】第1637頁
16說文句讀第607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94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92頁,第5字

䶀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ound of drums; image of the sound

䶀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䶀(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